为推进我校TOP课堂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5月19-20日,区语文教研员胡培兴老师、数学教研员余成老师分别对我校七年级语文、数学组的教学展开了调研。语文组和数学组将5月份课例研修活动和此次调研进行了结合。

精准把脉,聚靶发力

胡培兴老师与语文教研组老师一起观摩了由倪莉老师、杨杰老师及万丽君老师带来的三节课。

倪莉老师上的《紫藤萝瀑布》一课,以“长阳园游会”为情境,设置“照片展、绘画展、评花展”三个环节,追求情境的真实性、实用性、逻辑性,以支架促进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调动学生在读、写、画、说多方面的综合学习。通过对比“花”的姿态、人的心境以及分析“花”与人的关联,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同时激励学生振奋精神、乐观坚定地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不幸,积极坚强地生活。

杨杰老师通过导读、初读、细读、回归再解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课堂层层递进,学生讨论度高,思考深入。

万丽君老师的《太空一日》落实了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浏览”这一单元目标,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记者采访的情境设置,注重杨利伟精神品质的探究。通过对航天员平日训练视频的播放,激发了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对航天的向往之情。

三节课后,长阳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和区语文教研员胡培兴老师齐聚录播教室,进行评课议课。

七年级备课组长姜勇超老师首先指出,三位老师都能充分结合单元目标,并基于此进行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三节课都有其特色的“课堂内驱力”:倪莉老师的课通过情景创设,以主题活动来驱动;杨杰老师的课设置了一系列主问题,带领学生研读文本;万丽君老师的课堂将“浏览”这个语文要素作为抓手,引导学生学方法、用方法。同时三位老师充分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同伴讨论、上台展示、黑板板演等环节让思维始终存在运转状态。

随后,在场的老师进行自由发言,大家结合三位老师的课堂反观教学,各抒己见:有的老师认为课堂设置的情境要基于真实,只有契合学生真实体验的情境才能让其更加投入;有的老师认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要更加的细致和丰富,带领学生基于自身体验去感受人物情感和语言的魅力。还有的老师提到对学生的回答,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都要求其能规范、精准,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

最后,教研员胡培兴老师进行总结,胡老师首先肯定了长阳中学青年教师在课堂研究中的钻研精神,努力将课上“活”,这是需要勇气去挑战和尝试的。同时胡老师指出两点思考:一是从专业角度指出,语文课应该引导学生从理解文本到欣赏体验的转变,文学作品更需要学生来进行体验和感受。二是对于小组合作的运用要再去思索,在什么样的课堂中使用,如何让小组合作更具实效,是接下来一直要进行探索的命题。

探根究底,钻坚研微

余成老师同数学组以及学校领导共同参与了听评课的过程,研讨氛围浓烈,老师们收获颇丰。

第一节是由许杭飞老师带来的《6.3扇形统计图》,许老师由切蛋糕情境引入,观察蛋糕营养成分统计图读取信息解决问题,将调查统计的数据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小结作图过程,练习作图巩固步骤,最后进行了课堂小结。

在第二节课《6.4频数与频率》中,叶铭燕老师利用情景导入,然后对难点步步引入,逐步解决,形成共识。从而有效巩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利用情景导入,然后对难点层层递进,逐步解决,形成共识。

第三节是由张利利老师带来的《6.3扇形统计图》,张老师由某班学生周末最喜欢做的事情的扇形统计图入手,通过识图,读图再到画图,不仅让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而且会利用扇形统计图分析社会生活领域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四节课是李元超老师执教的《6.4频数与频率》,李老师从一位学生导演的统计本班同学爸妈年龄知晓情况出发,利用简单的频数统计,让学生认识表格的相关要素,从而引出频数和频数表的概念,其次,抛给学生一堆数据如何列表处理的问题,让学生顺藤摸瓜,从而确定组数,组距,扎实地理解和掌握频数统计表,最后,在此基础上给出现实问题,让学生去应用它。

四节课后,区数学教研员余成老师对四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四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认为四位老师各有风格,设计思路清晰,课堂上能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同时,也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比如PPT要适当留白,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于开放性的问题,要放得开,收的回。同时,余老师也指出在小组合作中,应完善分工,加强组内成员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研工作是学校不断前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此次活动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研讨和交流的平台,也强化了学校良好的教研风气,促进了全员教研水平的提升。教学和教研,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会不断磨练,不仅要打造有情有味有爱的课堂,也要强化专业、专心、专项的教学!

撰稿:倪莉、邹芬菲

审稿:肖玉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