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断学习

1.认真学习新课标。

从2004版新课标一出来,报名参加浙大举行的新课标培训,同时主动参与学校的实验团队,接受学校领导每天跟踪听课,尝试用新理念去融入课堂,接受专家点拨,再继续尝试,继续被点拨。经过一年的尝试后,代表学校给全县上了一堂《多买比少买更便宜》的综合实践课,课后整理案例,参加县案例评比得第一名。2006年被评为市教坛新秀。2011版新课标出来后,继续浙大和江苏的培训,回来后整理听课笔记,并尝试反思整理。在偶然的机会被市教研员随堂听课选中,课后认真聆听了各位专家的点评和点拨后,经过修改,参加浙江省一师一优课评比,获省级二等奖。2021版新课标出来后,2022年和2023年都自费报名参加浙大优培和浙大社逐梦数学暨中考压轴题研习班,同时又参加江苏省教研员举办的《数学行者》培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专家和与会老师的浓烈的学习氛围、认真的态度、优秀的学习能力,让我在新课标的理解之路有明灯指路和陪伴。

2.广泛阅读各类书籍。

除了阅读各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外,还利用休息时间,大量阅读文学书。《明朝那些事》至少读了N遍,《大秦帝国》、《曾国藩传》、《王阳明传》、《苏东坡传》、《乔布斯传》、《耶路撒冷三千年》期待自己通过不同的书籍了解不同的世界,看到不同人的经验,以史为鉴,可以明理。

特别是施一公先生的首部自传《自我突围》,爱不释手。其中156---161页反复读。曾经多少个时刻,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学习上的致命弱点:看到时能学到,看不到时,一点都不会创新。这种无力感时时出现,有过焦虑,更有过挣扎。期待通过学习能守护自己,更能帮助到很多很多的孩子摆脱学习数学时“听时津津有味,做题依然不会”的困境。

二、与同伴分享,大胆尝试。

参加完各种培训后,回来都会复习,并整理出相关资料,备课后,先与同事讨论,整合好后,请同伴和师傅来听,再整理,把文字直接分享给他们。平时同学或者同伴都会主动把好的资料分享给我,拿到资料后我也会整理和思考,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这样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三、转变教育观念,构建生本课堂。

1.培养专注力。长期注重观察学生学习数学的上课状态:专注,比较专注,不专注等,以专注的同学作为榜样,请同学们学习他的具体动作或者状态,比较专注的指出他的优点,提一点小小的建议,不专注的先引导,多次反复仍无效的私下先聊,后请同学帮忙,有非常必要时再加强管理。

2.给每个学生表达数学思考的机会。初中数学更注重分析和表达。会不断告诉学生,不管结果如何,这都是你独一无二的思考,非常重要,并且告诉他们,一旦你有困难,我们都会帮助你,坐下还是一条好汉。同时努力让不同难度的题目给与不同层面相匹配的学生上讲台表达,这样一次次尝试后,现在的初二14班阶段考后认为我没有给他们一题多解的机会,强烈要求把最后两道题目重新在教室里给他们讨论,欣然同意。

3.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重要的事情重点强调。每一节数学课都会花很长的时间思考,思考承前启后的作用,思考它的独特性,每一节课上的重点内容和易错点内容都会放慢脚步给时间和机会先尝试,再感知,自我反思,整理提高。同时把课上的重点内容和易错点内容先在黑板上板书,再在PPT上播放,以便后进生模仿,优秀生对照,虽然进度不快,但是有感悟,有提高,提高了思考能力,又培养了专注度。

4.善待学生差异,强化成功体验。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努力去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心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现在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非常上进,人也聪明,一旦觉得自己的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直接在课上扇自己的耳光,甚至直接狠狠地摔倒在地,开始时我吓坏了,多次后,试着与他交流,说是成绩太差,要好好教训自己一下,以便下次吸取教训。问他疼吗?说疼的,那能不能不要这样,说的时候好像通了,可是事后继续着。突然有一天在讲解一题多解题目结束时,这个孩子举手了,说:这是一道填空题,能不能这样处理,找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然后用公因数去分析。瞬间学困生就恍然大悟,优秀生觉得计算量明显减少,我忍不住说了声:谢谢李老师,他难为情的笑了。而且多次碰到这个同类题目时我都会强调一下这是李老师的方法,我学会了。这次的数学阶段考后,他告诉我只有108分,很不好,心情很差,但是他把自己关在厕所里5分钟。“为你点赞”我举起大拇指,同时相信他会越来越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将在这条路上认真学习,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大胆尝试,温暖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