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拱墅区九年级科学教师齐聚于杭州市风华中学二楼报告厅,参加区初中科学九年级“微项目化学习”教学培训活动。本次活动共三项内容,首先是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李敏健老师和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诸佶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第二项活动是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分享和教学反思,最后是区初中科学教研员于老师对展示课的点评和对“聚焦微项目化学习,探索学科实践样态”后续实践的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李敏健老师的展示课为《自制密度秤》。李老师以如何分辨密封放置和敞口放置的两瓶酒为情景导入,引导学生利用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进行区别。但在实操中发现由于密度计的刻度不均匀,会造成读数不准确,从而引出项目任务,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液体密度测量工具。李老师提出通过改造杆秤完成项目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先后分析了杆秤的测量原理、从函数角度分析了杆秤刻度均匀的原因,以及论证了用杆秤改造成刻度均匀的密度秤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学生初步制作密度秤并通过实验标定了刻度“0”和“1”,并依据任务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刻度的标定,从而顺利地区别了两瓶酒。最后,李老师又让学生利用自制的密度秤测量了未知液体的密度,并通过评价量表进行评分,促进了学生对测量工具的制作、杠杆和密度等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诸佶老师的展示课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诸老师以一餐饭引发的思考为情景导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一份营养午餐食谱。在此基础上,诸老师首先提供《学生餐营养指南》,让学生从食物种类角度,对营养午餐食谱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原因,落实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具体分类、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的作用等具体概念。其次,诸老师让学生以“蛋白质”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引导学生依据资料计算营养午餐中蛋白质含量是否达标,让学生体悟到“膳食平衡”的重要性。再次,诸老师引导学生从营养午餐的口味和烹饪方式等角度进一步评价营养午餐食谱,落实倡导“低盐饮食”“避免油炸食品”等合理饮食习惯。此外,诸老师还提出了个性化食谱的设计和“防控肥胖”等实践性作业。通过学习,“珍惜粮食,合理饮食”的观念深入人心。

两节课后,两位老师进行了观点分享和课后反思。李老师提出本节课源于《课程标准》和中考评价的要求,主要为了实现学生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围绕着项目任务,依据学科逻辑,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密度秤的制作,最终通过评价进行产品的优化。整个设计旨在通过真实的需求去驱动学生参与一系列的复杂任务,解决一系列的复杂问题,呈现了如何基于科学原理,用计算思维等引导学生去设计、制造、改造工具。诸老师提出她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的,不仅在小学的时候学过类似的内容,而且每天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在这节课的项目设计中,从真实的生活问题出发,通过设计食谱来展开,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设计的食谱进行测评。通过测评中的不同的指标来帮助学生更客观、全面和辩证的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拱墅区科学教研员于老师指出,区域开展一系列的微项目化学习展示课,目的是探索学科实践样态,培养学生在真实复杂情景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做事做人。于老师提出可以通过“项目选择、情境构建、方案拟定和以评促学”等作为学科实践的行动路径,并依据这四个方面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如于老师指出,项目选择应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要关联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如李老师课堂中测量工具的制作,包含了原理、结构、定标、测量使用和改进等关键要素,涉及液体密度、杠杆等核心知识,还体现了跨学科,运用函数建构模型。诸老师的课堂中通过活动落实诸如“营养素的分类和作用”等基本概念,并形成“七大营养素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这一上位概念,进而形成珍惜粮食和基于膳食平衡的合理饮食等观念。再如,两位老师都能建构有意义的真实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方案拟定和以评促学,于老师更多地给出了相关改进建议,如方案拟定应更关注学生,方案应共研共商,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以评促学,则要求老师们多研究评价量表的功能,以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和促进学生的反思,评价指标应关联学科核心素养,能体现学生某一素养的层级水平,且能通过评价的结果给出学生改进的建议。

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都受益匪浅。微项目学习是实施学科实践的重要路径,它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相较于其他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本次活动,与会老师对微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微项目学习的优势和组织形式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为推动探索学科实践样态奠定了基础,进一步促进新课改理念的真正落地。





供稿:风华中学

审核:于浙园、叶卸麟

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拱墅区教育学会初中科学分会

2023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