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鵾
3号 • 郑鵾

402

返回
给Ta点赞
分享

教育金句

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自身成长的一个学习过程。

教育故事

和你们一起学习成长
 杜牧有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所以“豆豆”是姐姐(8岁),“蔻蔻”是妹妹(6岁)。都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所谓人生巅峰大概就是,无论我多老多丑,都有两个小情人相伴左右。和你们是第一次当女儿一样,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家庭教育,琐碎且漫长,围嘴尿布、奶粉米糊、吊瓶抗生素,到现在加减乘除、ABC。作为理科男的爸爸,当然希望孩子的长大是某个公式,在某个阶段填入某个数据自动得出某个结论。在孩子没出生之前,就看了很多育儿的典籍,许多名家提出的观点、方案,但是有了孩子之后,我只能疲于应付现状,胆战心惊地做好眼下能做好的一切,才不管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符合那些书上的理论。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性,家庭教育,更像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去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在探索中教会孩子也成长自己。
 关于胎教。有些理论说胎教很重要,应该从怀孕第一天起,要赢在起跑线外,然后各种音乐、书籍、饮食等等,还有专业的机构的宣传单铺天盖地(好像全世界都知道你们要有小宝宝了),时不时的感觉到钱袋子一紧,只能开始慢慢的自行摸索之路。初为人父,好像生活有了新的目标,鸡血、鸡汤每天加量,关于胎教,宁可信其有也不可性其无。把车上的流行音乐换成了贝多芬、莫扎特,每天下班回家陪孩子妈妈散步、讲故事,从塔木德讲到格林童话,从诗经楚辞讲到徐志摩、戴望舒。讲着讲着,孩子不知道听了多少,爸爸的普通话倒是提高了不少,受困于多年的南方口音,也有了不小的突破。讲故事的环节,也一直保留了下来。发现通过讲故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语言能力和专注力,有时候一个故事下来,我都会问一些问题,问问老大一些细节的东西,比如主人翁的服饰,遇到的配角的名字,碰到外国人的名字,就比较难记,老二就问一些和情节有关的主线问题。有几个故事,讲了又讲,孩子们好像也不觉得厌烦,好像每一次听爸爸阅读完,都有一种全新的体会,或者我看到他们在聆听阅读的时候,全身心都是放松的。和所有孩子一样,我们老大和老二也喜欢看电视,但是他们很少看,至少周末我们在家一般都不看电视,尽量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有些经历不一定要亲身去体验,让他们在阅读的探索中寻找乐趣。
 关于二胎。即使两个孩子有很多的弊端,即使两个孩子让我的钱包紧了又紧,只要一个理由 “能让孩子成长过程中多一个陪伴”,就会让我对生二胎这个事情义无反顾。有了两个孩子,很多事情不只是简单的1+1=2,或者2分成1+1,有些家庭担心生了二胎,觉得“爱”会被分走,其实“爱”是个神奇的物资,这个东西在孩子们身上会越分越多。我们家两个女孩子,也会争抢、打闹,小时候的方式是扭打在一起,长大点后,展示女孩的天性,受了委屈摔门把自己关起来。开始会打架的时候,给她们每人买了一个小箱子,用来放各自的私人物品,称为“宝箱”,所有箱子里面的物品归私人所有,箱子以外的物品大家共用,不准争抢。姐姐感情细腻,妹妹大大咧咧,所以经常会发生妹妹的芭比娃娃已经缺胳膊少腿了,姐姐的还是完好无损,或者妹妹的某样小玩意姐姐被姐姐盯上了,过不了几天,就会被姐姐用各种方式“诱骗”到手,而且妹妹还是心甘情愿的。姐妹的感情就是这么奇妙,在一起的时候会争吵打闹,分开了又会想念。有段时间搬家,姐姐和我们一起,妹妹和爷爷奶奶一起,然后姐姐在这边默默流眼泪说想妹妹,妹妹在那边哇哇大哭要找姐姐。想想我们小时候,受困于独生子女的政策,没有兄弟姐妹相伴,父母又忙于工作,所以不管有多困难,只需要一个理由,就给我们足够的勇气去生了二胎。
 关于惩戒。很多书籍写了“孩子是夸出来的”“对孩子要正面教育”等等,人之初、性本善,但社会太险恶,孩子肯定会犯错,小时候在家里是犯错,长大了到了社会上就是犯法,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另一种说法是敬畏意识),孩子在成长中,必须有所忌惮,我们家也是延续了传统文化,戒尺和指压板常备。也会听人说,“没有什么事是揍一顿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揍两顿。”为什么很多人谈到惩戒就很谨慎,包括很多教育专家,因为往往我们没有把惩戒和发泄区分开来,有些时候孩子很过分,让父母很生气,然后抓过来揍一顿,对不起,这不是我所说的惩戒,这是发泄。每个人都会生气,生气的时候就不要打孩子了,虽然可以把孩子的犯错进行时遏制住,但对孩子的教育效果都不太好,等待家长冷静下来事情过去,也可以因为犯错而加以惩罚,或打手心或站指压板。
 关于成长和期望。对于所有父母来讲,不管孩子们达到多高的成就,首先希望是有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成长就是经历生活的磨难,吞咽失败的苦涩,到完成心中的目标,享受成功的喜悦。为能经得起生活的磨难,必须有个强健的体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本钱才能创造财富和其他更多的东西。孩子们,努力和坚持,是你们现在必须具备的品质,往往我们听到“如果努力有用,那要天赋干什么。”但是我得告诉你们:天赋确实决定了上限,但不努力怎么知道自身的上限是哪里。就像1分钟的跳绳,我总会让你们在最后的时候再冲刺20秒、30秒,现在姐姐能跳180了,妹妹能跳120了。在学习上也是如此,一点一点的坚持和积累,希望你们多年以后,会感谢如今努力和不放弃的自己。
 

学校评语

这是一个兼爱与智慧于一身的家长,这是一个严宽并施的家长,这是一个让孩子又怕有爱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该家长充满睿智,既能严厉地对待孩子,让两个孩子和谐地相处,又能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深沉的爱。不似有些人会把工作上的压力、情绪的发泄转嫁到孩子身上,冠以管教之名,巧妙地把管与教、爱与束结合得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