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9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放养教育”成就彼此
因为条件有限,我是在外婆家放养长大的。长大后我成为了一名医生,时子的爸爸也是一名医生。因为太忙,橙子虽然是在我们身边长大,但实际上也是一直处于“放养状态”。每个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智慧,虽然是迫于无奈选择了“放养教育”,但回首岁月,这种宽松的教育氛围培养了女儿独立自主的个性,也给了我自己继续成长的空间,母女之间“教学相长”,彼此成就。
吃饭不愁
现在的家长都发愁孩子不吃饭,在我们家没有这个担忧。我从医院回到家,时间都很晚,小朋友基本都饿到“哇哇叫”的程度,我们家烧菜是烧一盘吃一盘光一盘,因为饿得等不及。饭也是用盘子盛,因为面积大凉得快。
说起来偶尔有点心酸,不过我没有过于纠结“吃饭”这件事,客观条件就这样,饿了吃得更香!要是碰到橙子不想吃饭,我不发愁也不勉强,就像日出日落一样正常,勉强吃饭没有幸福感。关于吃饭这件事的态度,算是我家“放养教育”的一种体现吧,这种“不勉强”让时子对美食有一种期待和热情,身边的大人小孩都很喜欢和时子吃饭,觉得和她吃饭有幸福感。有一次学校分配午餐,多了两个鸡腿,老师问给谁?全班异口同声说:”时子!“算是她的一项奇特个人魅力吧。
审美自信
我们家早晨一睁开眼睛,就要和时间赛跑。作为家长,没有时间消耗在孩子的穿衣打扮上。记得有一次时子两只袜子的颜色不一样,她刚想把袜子脱掉重新穿,我立刻夸张大喊:”不错啊!太有特点了!“女儿收到我鼓励的眼神,认知立刻和我高度合一,不换啦!然后我们成功赢了时间一局!
在这种教育下,某个”快来不及“的清晨,女儿在床上蹦跶着大喊:”妈妈!你看我T恤前后正反都穿错了!像不像一件新衣服?而且一点都不难看!我今天就这么穿啦!“那天放学回家,小朋友开心地和我说,班上的同学都很关注她。
不管是什么角度的关注,她自己接收到的都是正向的反馈,有点像《乘风破浪的姐姐》里虎气的张雨绮,迷之自信,不玻璃心,生气勃勃。这种放养出来的”大线条“有一种英气的美,不管是审美还是其他,她大多数时候是自信的,我多数时候也支持这种自信,生活之所以多姿多彩,就是因为标准是多样的。
健康意识
虽然是”放养“,但是父母的言行举止观点还是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医生的我可能有意无意间会对孩子进行健康提醒,又或者是孩子看我穿梭于医院的过程中,自己对生命对健康有了深刻的理解——不吃垃圾食品,晚饭坚持七分饱,老母亲多次诱惑其吃冰淇淋,可是女儿很坚定,会很认真地分析添加剂问题,让老母亲口如嚼蜡,一声叹息。
”放养“的孩子,可能因为有更多思考和自主的空间,所有会有更多的坚持。不仅在健康意识方面孩子学以致用,反过来教育父母,在道德准则的执行层面,孩子的坚持也会让父母汗颜。我放学接她的时候,校园门口经常一个人影都没有,我的车就在马路对面触手可及,可是橙子坚决不让我横穿马路,硬是拉着穿着高跟鞋的老母亲”绕了大半个地球“穿越斑马线才上了车。
既惭愧又惊喜,当年我教育她的那些话,她现在一字不差送给我,人生无止境,我们彼此提醒,一起修行。
独立性与终身学习
说到人生无止境,孩子和家长都需要不断学习,作为医生更是要终身学习。因为实在是太忙,为了在下班后保证自己的学习时间,我给时子定下了”求助规则“——自己的作业自己做,有事不要随便喊”妈“;会做的作业都做完以后有一次喊“妈”的机会,集中解决问题。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着急于一蹴而就。“放养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宽松。每当孩子没有拿第一而失望的时候,我就安慰她:“老是考第一的人,都不知道落后的滋味,也是一种遗憾。”她仰慕班上的学霸男生,班级设置了一个信箱,所以她想写信表达钦佩之情,我觉得对优秀的追逐是人之常情,自告奋勇帮女儿把关,在指出信中的文笔错误后,引导她注重语文学习,毕竟多数王子还是喜欢有文化的公主。我想这种平等宽松的沟通氛围会让我们平稳度过时子即将到来的青春期。
我偶尔也帮女儿做作业,在下班后筋疲力尽仍坚持开车两个小时去和女儿汇合陪她漂流,我尽量挤时间陪伴,我害怕错过她的成长,害怕错过每一个欢乐的瞬间,我希望给她最多的爱,我相信获得爱同时她将会有强大的爱他人的能力。
身为母亲,我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学习,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句鸡汤我特别赞同,我希望我也身体力行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将来她成年之后还能保持不断学习的习惯。
我希望我和女儿在漫漫人生路中,相互陪伴,成就彼此。
时子妈妈是肿瘤医院的一名医生,虽然平时工作忙碌,但是对于时子的教育丝毫没有落下。时子妈妈秉持着陪伴教育的理念,抓住一切能够陪伴的时间尽量多陪伴孩子生活,她曾说过“她成长的每一分钟对于我来说都很宝贵”。正是这种陪伴成长,让时子始终在爱的滋养浸润下快乐成长,潜移默化中也促成了孩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