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辉
21号 • 郑辉

1851

返回
给Ta点赞
分享

教育金句

人之性,教也;人之情,育也;教育植根于爱。

教育故事

配合学校 做智慧家长
 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始终坚持一个原则——积极配合学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相互孤立,应融为一体,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教育孩子问题,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模式,千万家庭有着千万种形式,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方式, 那怎么样配合学校更好的教育孩子,做一个智慧家长呢?一、注重家庭教育和品德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孩子的成长,不是只靠学校制度的约束、老师教学的管理来完成的,还有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当务之需。都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习惯、性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的培养熏陶。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们坚持督促并鼓励孩子按照老师的要求逐一地去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养成了好地学习习惯,孩子自己就能很自觉完成作业。我知道很多爸爸妈妈看着孩子辛苦,对老师要求完成的作业都是打了折扣的,其实这不是爱孩子,反而是害我们的孩子。做一个智慧家长,首要的一点就是和老师要求保持一致。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家长应带领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教导孩子学会抓住课堂三十五分钟,学会听课。比如:课前预习新课的习惯,在教授新课之前大致了解课程内容,有助于把握重点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疑”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其次、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时间是个常量,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家长应该带领孩子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要指导孩子学会劳逸结合,学习时专心致志、静得下心来;活动时生龙活虎、放得开来。学习和玩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关键。我们都知道阅读有很多很多作用——可以开拓孩子的想象力、启发孩子的思考力、提高孩子作文的语感、培养孩子情商。 我们家长每日要为工作奔波劳累,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等等,但无论多忙每天抽出15至30分钟的时间还是有的。每天只要陪着他阅读15至30分钟就已经足够了,让这十五分钟成为孩子的期待,成为亲子的一个渠道。家长可以利用每天晚上睡觉前及周末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通过书中的故事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学会成长。经过亲子互动式阅读,我惊讶地发现,孩子的阅读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的由被动转变为了主动。亲子阅读的内容也从陪伴他一起阅读绘本,读故事变成我们各自阅读自己喜爱的书本。孩子的阅读不要限于家里和学校里,逛书店、逛图书馆也是培养孩子阅读的重要环节。只要有空余的时间,书店或图书馆就是我们全家最好的休闲去处,书店里有各种各样的书,在这我和孩子可以随意的找自己喜欢的,从没看过的书享受知识带来的愉悦和放松。而图书馆中手不释卷的阅读氛围也能感染孩子爱上阅读。到书店看书或图书馆借书我发觉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不仅节约开支,更能培养孩子爱惜书本、控制时间,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四、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学校会组织各类活动,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比如,每天放学的“值日”、红领巾义工岗、小红帽活动等。孩子们虽然付出了时间和辛苦,但是却收获了成长。孩子的成长需要历练,没有经过困难历练,就不敢迎接困难的挑战。学校活动很多,比如家长会、运动会、毅行、期末无纸化考评、自然体验活动等,每次我都积极参加。因为我觉得这是我和老师沟通的最好方法,有机会和老师面对面的聊聊孩子的一些近况,老师就会知道孩子在家是怎么样的,我也会知道孩子在学校是怎么样的。孩子碰着一些困难或者一些问题,我会用老师给我的建议或者方法去帮助我的孩子。老师了解了我的孩子,也会因材施教,更好的教育他。学校一年级还有一个家长学校,每个月会请一些老师专家给我们讲怎么教育我们的孩子,我强烈推荐大家一定要来听一听,你会收获很多孩子的教育方法。这两年,我参与并主持了班级家长会,组织了各种亲子活动,小队活动。做这些事情真的花了我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是我觉得特别值得,挑战了自我,让我和孩子一起学习和进步。所以在座的各位爸爸妈妈,有机会一定要多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来,相信你会感受到很多的快乐。五、换位思考,善于沟通,学会理解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老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当孩子没有受到特殊关注而产生失落感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做好“补台”的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悄悄地与老师进行沟通。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学校老师的不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一通牢骚,使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成见,那后果是不堪想象的。更主要的是,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与他人特别是与老师相处的时候,多支持多包容,这就是在教自己的孩子如何为人处世,这也是孩子未来的立身之本。及时的沟通,就能找到更好的方法积极来解决,不要因为沟通的不及时而产生误会。学校、 老师、还有我们家长,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成就每一个孩子幸福快乐的人生。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家长就应该全力支持我们的老师,让我们的老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我们孩子的教育中。让我们家校共育的合力效应能发挥到最好,用欣赏和鼓励、耐心和等待,让孩子梦想起飞的翅膀更坚硬。

学校评语

胡毅轩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些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方式。注重亲子沟通,家庭成员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言行一致,能为孩子做表率。在家校共育方面,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学习和活动,关心学校发展并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行家长监督权评议权建设权等,是家校合作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