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孩子,别着急,慢慢来,我们一起长大。
《与孩子一起成长 共同探索新世界》
回想起我人生中第一次当父亲的那个时刻,小小的婴孩托在手中,欣喜的同时又觉得责任之重大。年少时,曾读《颜氏家训》,对书中所言“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颇为认同。早期的启蒙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很重要,其中尤以家庭教育最为不可缺少。
但说来惭愧,孩子三岁之前一直都是由妻子和孩子的外公外婆在无锡抚养,而我当时则在杭州工作。两地分居的生活方式导致了我无法时刻陪伴孩子成长,更别提给予孩子适时地家教!但幸得妻子提醒,说“你可以像《傅雷家书》或者是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里那样,把你的儿子当成你的朋友,把你对他的思念、关怀、期盼亦或是自己人生所悟所得都可以融于写给他的一封封的家信中啊。如此,父爱一直都会在,不曾也不会缺失。”我深感认同,于是在孩子来杭之前,断断续续写了有十几封家信。及至孩子来杭,我也与妻子约定,以后每到孩子生日前夕,都写一封家信当作生日礼物送给孩子,等到孩子成年之时,再一并送与他作为成年之礼。
孩子慢慢长大,考虑到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未来的打算,妻子毅然放弃在无锡的体制内工作,来杭与我团聚。至此我才真正地开始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时光。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地明白,作为父母,我们要由衷地感谢孩子,谢谢孩子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谢谢孩子让我们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谢谢孩子带我们一起进入美好的新世界。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孩子就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父母千千面面。我们教育孩子要诚实、要勤奋、要独立……,但试问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到诚实、勤奋、独立呢?孩子刚上幼儿园之时,有次晚上睡觉之前和我说,“爸爸,我明天真的不想去幼儿园,真的不想去”,我为了哄他赶紧睡觉,随口就说,“好的,明天不去了,你赶紧睡觉吧”。但是第二天早上,孩子大哭着说不去幼儿园的时候,我又狠心让孩子的外公直接抱走送去学校,外公回来和我们说,孩子一路哭一路说,“爸爸是骗子,昨天晚上说好不用去幼儿园的”。我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父母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是非观的建立,父母不诚信,谈何让孩子以诚待人?于是等孩子放学回家,我非常郑重地和他道了歉,并且蹲下来,耐心地倾听他的烦恼,理解他的不开心和小情绪,然后宽慰他,并循循善诱,和他一起分享在幼儿园的美好时光。
孩子来杭已然3周岁,正是一个幼儿自我意识强烈发展的时期,也是经常会和父母“对着干”的时候。他把自己当成了大小孩,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主,公然和我们叫嚷,“我自己来”“不许碰我的玩具”“我就是要看电视”等等。于是,我干脆很多事情上都全然放手,让他做一回真正的小大人。比如在看电视的问题上,我由原先陪看,到后来我把所有精选过的适合于孩子看的都放置在一个U盘里插在电视机上,并告诉他,“嘿,以后看电视的事情,由你自己做主啦,什么时候看,看什么,自己决定哦!”他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我随即又说,“不过,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规则,每天最多看半小时。”他爽快地答应了,并且和我击掌为誓。一开始,他看电视之前还是会习惯性来和我说一下,“爸爸,我要看电视了哦”,我假装漠不关心,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哦,你自己做主就好了”。起先,我不放心,偷偷躲在一边观察他。没曾想,自此之后,再没出现过以前他看完电视还意犹未尽想要再看的情景,反而是规定的半小时时间到了,自己心满意足主动关了电视机。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释放孩子天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自律能力,让孩子明白规则的意义。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也至关重要。为了让孩子喜欢阅读,我们在家里各个角落都会随意放一些书,孩子随手拿起的不是遥控器,不是手机,而是一个个能带他进入新奇世界的书本。在孩子的心里,书是很宝贵的物品,是可以用来学习到很多知识的宝贝。为了激发他的学习热情,我常会与他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他当老师,我则当学生。他教的一本正经,我学的不亦乐乎。如此,我与他之间,既没有我命令式的“现在开始学习……”式的话语,也没有他不情不愿哭闹式的抵触。正如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所说“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
《三字经》中有云“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孩儿的名字“修齐”两字皆出自于此。修身齐家,是我寄予孩子一生的期望,更是我时刻勉励自己不忘初心的使命。孩子与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解锁未知世界新的技能,共同探索大千世界的无穷奥秘。
这位家长能够以一种蹲下身的视角和孩子平等交流,用包容乐观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重视亲子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他曾说过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个词语叫“守望”。他就是这样的一位守望者,在关注孩子的教育同时也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活动,关心学校的发展积极为班级建言献策,是幼儿园家校合作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