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0
十年树人,百年树木。
因材施教 用爱助力成长
教育是为人父母者毕生的功课,我们诚惶诚恐,小心翼翼,唯恐在教育方面犯一丁点错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而影响孩子的成长。除了配合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督促孩子完成学业外,在课余时间,家庭教育还应该做些什么,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阅读教育类的书籍,我们抽丝剥茧,提纲挈领,觉得在众多的方案中,只要我们做到“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 就完全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小麦苗”。所谓“一个中心”,是指以孩子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中心点,一项教育活动不是父母对孩子单向的输出,更应该包括孩子在过程中的接受、反馈,以及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最终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所谓“三个基本点”是指实现“一个中心”三个方法,分别是给予爱、因材施教做自己、以身作则。我将在下文逐一阐述。
首先解释下什么是“给予爱”,打个比方,一颗树苗,它汲取了土壤、空气和阳光的养分,才能破土而出、抽枝发芽、枝繁叶茂。孩子长大成人,也少不了父母给予的爱,爱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心理养分。无数社会研究证明,沐浴在爱中的孩子,他们长大之后坚定、自信、无惧困难,富有挑战精神和创新能力。我有两点要说明,第一,爱不是宠爱或溺爱,爱是对孩子的一种全身心的接纳,接纳他的优点和缺点;爱是一种肯定和鼓励,也包括了否定,指出他做得不够好甚至错误的地方;爱是一种安全感,告诉他无论何时何地父母都愿意陪伴他。第二,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爱着孩子的,但是我想说的是爱不要埋在心里,要用孩子容易感知的方式告诉他们,比方在送孩子生日礼物时,在给孩子讲完睡前故事后,在孩子受了委屈眼泪汪汪时,说一声孩子,爸爸妈妈爱你,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心底的爱,会变成他眼里的光,照耀他的整个人生。
其次,因材施教做自己。王尔德说过,做自己吧,因为别人已经有人做了。做自己,就是让孩子做自己愿意做、喜欢做、擅长做的事情,家长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也不要把“别人的孩子”的标准生搬硬套在孩子身上。每个孩子的天赋、性格、喜恶不同,在教育思路和方法上实行“一刀切”、“拿来主义”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通过倾听、观察孩子的言行来了解孩子特质,花点心思和时间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美国心理学专家林文采博士把孩子按照性格特质分成四种人格,即“乐天型、忧郁型、激进型、冷静型”,乐天型的孩子活泼好动、同时做事缺乏耐心,容易半途而废,那么家长面对这类孩子,就该注重培养孩子认真和坚持的品质。 此外,培养孩子“做自己”的另外一个办法,就是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独立决策。张乐澄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个清除海洋垃圾的公益广告,回来就问了我很多问题:“海洋垃圾是怎么产生的?”、“海洋垃圾是怎么样杀死动物的?”。后来我们和孩子商量了一个方案,由他自己选择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去解决他所提出的问题。最终,他观看了一段网络视频,参观了一个海洋主题展,收听了一个发明家发明一套垃圾清理装置的故事,把他了解的信息画成了一幅“保护海洋”的主题画。在整个过程中,家长只是帮助和配合的角色,孩子兴趣高涨的探索有关海洋和海洋垃圾的知识,积极的反馈和思考,回答问题,不断和家长讨论,完美的完成了此次“做自己”的所有任务。
第三,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的不二法门,要想让孩子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做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到。孩子五六岁的时候,为了培养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周末一定会抽时间带她去图书馆看书,在每天的亲子阅读时间,父母放下手中的事情,和他一起阅读各类图书。运动时间到了, 孩子爸爸就带他运动,爬山、跑步、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父子两人一起学,一起玩。我告诉孩子奶茶含糖量太高,我们一起戒了奶茶。以身作则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却非常难,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里反思自己,改造自己,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孩子成长。
孩子现在就读于卖鱼桥小学,每天回家津津乐道于学到了什么,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有趣好玩的事情。他现在的梦想是长大以后当一名古生物学家、喷泉设计师、电影导演,他知道要为了实现梦想要好好念书,努力学习。他热爱阅读,疫情期间在家一个月内读完了200万字的历史小说。他乐于助人,兴趣广泛,面对困难再不是只有牢骚没有行动。 作为父母,看到他的进步自然是很高兴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有信心了。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身体健康,性格健全的社会人,只要我们用科学知识指导教育,以身作则,日拱一卒,最终就一定能到达“水滴石穿”的成功彼岸。若十年后、二十年后,我们的孩子成为社会中流砥柱、参天大树固然可喜,但若成长为大树的浓浓绿荫,晴天令人赏心悦目,雨天为人挡风遮雨,那何尝不也是一种成功呢?
在家庭教育方面,张乐澄家长有现代的教育理念、智慧的巧思、独到的方法,着力营造轻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寻找孩子的兴趣点,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自然与科学的探索欲,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此外,她还积极支持班级各项工作,搭建家校共营的桥梁,慷慨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