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4
“父母的常态决定孩子将来的状态!努力做一位用心、耐心、细心、有智慧的父母吧!“”
“量的积累 促质的飞跃”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眼间孩子都快要幼儿园毕业啦!作为家长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的朋友,想要融入他们的世界,想了解他们的想法。必须要了解他们兴趣爱好,从孩子兴趣出发慢慢延伸到学习。
据我对宝贝乐乐的观察,首先是孩子对数字颇有兴趣,幼儿小班的时候,算盘玩具是孩子玩的最多的玩具。我一直觉得我们小时候的数学算式玩具还是很有用的,对于孩子的理解加减法特别的有帮助。如“1+1=?”当时玩的时候还不会算式,也玩的很高兴。我想,让孩子早点玩算式,会有好处的,我买的算盘是彩色的,每排颜色都是不一样的,我出题:“今天小熊过生日啦,小猫小狗小鸡都来了,现在数一数一共有几小动物呀?”然后他会先红色表示小熊,用蓝色表示小猫,黄色表示小鸡,绿色表示小狗,然后在一起点数字有多少?每次出的题目都是不同动物,他很喜欢玩,每次玩一直会问下一个是什么动物在做什么......
现在升入大班了经常会和我一起来一场“你问我答”的游戏,我们相互当老师来考验对方,举例1:在美丽的花果山上有一颗超级高大的桃子树,树上有10个桃子,被一只小猴子偷吃了7个,那树上还有几个桃子呢?举例2:思维题,参考《摩比爱数学》这本书,上面有很多思维类似的题目也是非常好的游戏之一,以此类推......久而久之的长时间积累,不管是加法,还是减法都慢慢的在游戏中学会了。每当回答正确的时候,我们要适当的鼓励他!我和他特别喜欢玩的是魔法亲亲游戏,每次他回答正确的时候,我都会说:“让我们快快请出魔法亲亲给乐乐颁发奖品吧”。
暑假的时候,和他一起制定了一张课程表,每天都有学习(数学,练字,讲故事,画画选一),运动,做家务,任务完成了就有五角星,拿五角星换取自己喜欢的礼物。现在幼儿园开学了,又制定了一张课程表,每周末都要完成二张试卷题,类似“小学一年级的各种试卷”我一直觉得只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从小培养他的作业习惯,让他以后上小学更加适应,从而练习他做作业的速度。
我给自己也制定一个小小的要求,做不到每周一次打卡图书馆的话,但是必须做到每个月带孩子进一次图书馆的习惯。从小培养他爱看书的好习惯。看书真的是帮助孩子识字最有效的方法。这个暑假让我受益匪浅。带孩子借了很多他自己挑选的喜欢自己的书,每周早上起来都和孩子一起读一读故事书,暑假二个月的坚持我发现认识了很多生词,而且还经常要在我背上用手写字,让我猜一猜是什么字,更好玩的事就是还经常在画板上写上刚认识的字来考验外婆,因为他自己也认为自己现在很厉害,可以当外婆的小老师了。全家一起猜字游戏其乐融融何乐而不为呢!
幼儿期以玩为中心,并不代表不能学习!学与玩并不矛盾。有很多家长都不给小孩子玩游戏,往往看重知识学习,总觉得是贪玩。但在我觉得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儿童生活的基础需要之一,依然不可缺少,特别是男孩子,适当的玩下游戏并没什么坏处,反而在游戏中得到了不一样的收获!
乐乐小朋友还很喜欢画画,我会经常鼓励他参加一些画画比赛,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参与,不管能不能得奖。重在乐趣,重在学习不同题材的创作!例如:“祖国妈妈生日快乐”“童心绘安全”“颈略资源”“武汉加油”等等,画画也是需要不断的积累,好的色彩搭配也是要靠自己慢慢的发掘,慢慢的领悟颜色的搭配,线条的美感~~画画同时也可以培养他的耐心和细心!周日会安排一些开发大脑的涂鸦课。举个例子:让我们一起来画毛毛虫吧!首先我会做个PPT,准备很多毛毛虫的图片,然后我会提问黄骏熙小朋友:“先看图想想毛毛虫有哪些部位组成的?”他的回答是:“毛毛虫的头是圆形的,它有两只触角,身体像糖葫芦是一串串的,还有很多的脚有很多的毛。”我会继续提问:“毛毛虫喜欢吃什么的,是怎么走路的?”他的回答是:“吃树叶,然后趴在地上学给我看毛毛虫是怎么走路的。”接下来我先按照刚才孩子说的步骤在涂鸦板上一步一步的由头到身体一点点的画出毛毛虫的简笔画,在给孩子准备一张白色的卡纸,让孩子按照我的步骤头是一个圆这样简单的画出毛虫,画好以后再开始涂色,涂完色以后再来给毛毛虫装饰一下,用彩色纸张剪一些树叶的形状,在彩色圆点球点缀一下,在周围贴一些树叶这种小小的装饰,让他学会动手创作!最后会给他每次画的画拍照留档,还要把画给裱起来,让他自己看看每次的进步有多少?
爸爸这一年进步也很大,暑假里每天早上看好书后带孩子下去跑步,打篮球,跳绳,各种锻炼。现在开学了,每天晚上8点钟准时带孩子去楼下跳绳,爸爸每天跳1000个,黄骏熙小朋友每天跳300个,和孩子一起锻炼身体。妈妈抓学习,爸爸抓体育,全家一起努力一起学习成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要讲究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要做一个有智慧的家长,这样才能把智慧的观念传给孩子,让孩子在成长中也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闪光!
杭州市大关苑实验幼儿园
黄骏熙家长: 余玉珍
家庭故事的内容体现真实性、科学性、可读性;语言通俗易懂,容易让人理解;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讲述了几个育儿故事,能够反映出家长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有效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