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想要孩子变得更好,首先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建设幸福家庭 家庭会议来护航
“望子成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要培养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离不开老师的敦敦教诲;也离不开孩子的努力拼搏。但在此之前,孩子是什么性格?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父母是最了解的,孩子的性格也是和父母的行为密不可分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我深知这一点。但是言传身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严格的说来,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可能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
当我发现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指责,训斥,但有时候的效果却并不好,孩子委屈,而我却一无所知;又如果一切皆以学习成绩为结果,而忽视孩子的心理,也容易让孩子产生极端,他会觉得只要成绩好了,别的事都不是事,当然我更希望我的孩子健康,乐观,勇敢,快乐,有爱心……。
当我意识到我应该多倾听孩子的心声的时候,当我认识到我也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当我发现我不好意思向孩子说对不起的时候;我才知道,要想孩子变的更好,首先要让自己变的更好。
改变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想到这一点很容易,要长期的坚持做到却很难。我们要放下手机,拿起书本;我们要坚持运动;我们要平静沟通,拒绝争吵;我们要孝敬老人;我么要爱护花草,不乱扔垃圾……。
我和爱人都来自农村,也没有太多的文化,自从孩子上初中以后,在学习上能够给与孩子的帮助已经很小了。而这个时候,他自己的个性开始显现,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了;他有秘密了,也不愿什么事情都和我说了;他有态度了,有自己的决定了。而过度的关心和窥探却让孩子反感,这期间,是我和孩子共同成长中的“阵痛:。
于是和爱人商量,决定还是继续坚持我们的”言传身教“,无意识的培养,通过自身的潜移默化来树立榜样,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决定给孩子的成长留一片属于他自己的空间。因为我知道孩子已渐渐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也是要张弛有度的,不粗暴干涉,也不纵容妥协。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所以这样的沟通就愈来愈频繁了,也就在这样的沟通中,我们更了解对方,也更了解自己。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有很长的时间没有去看孩子外公外婆了,外公外婆也很想孩子,我抑制不住思念,想回家去看看。某个周末,当我把要回去的这个决定告诉孩子的时候,却遭到了他的反对,他说有很多的作业要写,没有时间。当时我还是比较难过的,甚至觉得孩子太冷漠。在这次小规模冲突中,孩子也觉得非常的委屈,眼泪汪汪的。但是谁也没有说服谁。于是,就此事,家庭举行了一次“晚餐圆桌会议”。以下是会议实录:
爸爸:“今天的议题是,要不要回家去看看外婆,请大家各抒己见,什么事情请在会议中说开,会后不许议论。”
妈妈:“那我先说,我表达一下我的观点。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去看外婆了,现在疫情缓和,符合规定,于情于理,我觉得都要回家看看,再说,外婆也很想你,回去看看不应该吗?”
儿子:“我觉的是应该回家看看,但不是这周末,这是你的临时决定,事前我不知道,这样一来,就打乱了我的学习计划。再说,现在回家我觉得时间也不对,老师一直和我们说,要尽量的减少外出,因为疫情的风险还是有的。”
妈妈:“可是我就这周有时间,而且我真的好想回家看看。不然就太不孝了”。
儿子:“过段时间不行吗?”
爸爸:“我觉得啊,你们都没错,妈妈说回家看看老人,是孝顺,对吧?这肯定没错。儿子你是否认可?”
儿子:“是的,没错,可是……”
爸爸:“儿子说这个决定过于仓促,再加上疫情,迟一点回去其时也没有错,对不对啊妈妈?”
妈妈:“嗯……”。
爸爸:“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双方都对,为什么大家都不开心呢?你们都好好的想一下,睡觉前我们总结一下,好不好,多为对方想一想,自己坚持的立场或语言是否伤害了别人的情感”。
两小时后:
妈妈:“我想好了,是我太冲动了,考虑的不周全,马上回去确实不适合,我也不应该用“孝顺”这么大的帽子去绑架孩子,对不起,所以,我想好了,迟一点,等疫情完全好了,再回去。”
儿子:“对不起妈妈,我也错了,是我的做法不对,平时和外婆的联系少了,妈妈会觉的我不想他们,其时不是的,我很想他们,我现在就去和外婆视频。”
看着,儿子在和外婆视频的时候,洋溢的笑脸,我感受到了他的爱和善良。
于是,这样的“会议”,经常的举行。我们有了更多的倾听和倾诉。我知道,要让孩子发现更好的父母,父母不是权威,不是刻板的教条。所以,只有先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拥有更好的孩子。
汪艾加妈妈
思想境界佳:支持学校工作,热爱班集体
沟通能力佳:积极参加家委会,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
家庭表现佳:家庭和睦,家庭成员相处融洽
带头作用佳:在本班家长中起带头作用,乐于奉献。认真参加家长学校课程的学习,家长作业质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