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58
你想好了就去吧,妈妈尊重你的选择。
说起教育孩子,闺蜜经常调侃娃他爸:你眼光好,娶了个学教育的老婆,孩子教育轻松搞定。身边的铁杆姐妹也经常跟我说:有你这样的妈,跳姐以后学习肯定杠杠的。
但是其实很惭愧,虽然是学过教育学的人,面对自己孩子的各种问题时,我和大家一样会炸。理论都知道,但是当面对炸毛的娃时,情绪脑很容易占上风。也是在与娃的磕磕碰碰中,不断总结,陪着娃一起成长。
平时与身边的很多朋友交流孩子的教育,发现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误区,我们总觉得自己走过的弯路希望孩子不要走或者少走,希望把自己认知范围内觉得好的传授给孩子。其实,那些都是我们认为的或者我们经过挫折经验总结出来的。靠说教孩子如何懂?这是个漫长缓慢的过程,妈妈会耐心地陪着你一起探索。
一、有效陪伴,与孩子寻找共鸣
陪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会用我工作之余的时间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孩子阅读的时候自己也阅读,阅读完了一起探讨故事的内容讲讲心得体会。和孩子一起听音乐,闭上眼睛感受音乐的美好,问问孩子,听到这首歌你联想到了什么,相互分享心情。听到喜欢的歌会分享给孩子,孩子听了会说,我也喜欢这首歌,放进“小跳最爱”(属于她自己的歌单),有时候也会说:这首歌不好听/真难听。慢慢地学会自己的判断。一起选衣服搭配衣服,相互评价,慢慢形成自己的审美并学会选择。她爸爸常说自己小时候都是父母说穿什么就穿什么导致到现在都不会自己选择,而会选择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所以我们在陪伴中慢慢培养,给她自主的机会,我会发表我自己的观点,但不强制干涉。就如有时候她穿上自己认为很好看的衣服,而我认为不好看的时候我会告诉她并说明原因。她也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并说明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受我的观点影响,欣然穿上。这时候其实老母亲的内心是窃喜的。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依赖别人的看法和观点。
二、有问题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探讨寻找解决方案
孩子毕竟是孩子,她的认知还不成熟,所以都会有很多在我们成年人眼里看起来的“毛病”/问题。有问题怎么办?讲道理讲多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真的很犯愁。那么换个思路,和孩子一起探讨寻找解决方案,触及孩子的内心,激发内在驱动。
在发现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的时候,我试过家庭研讨会的形式,家庭成员全部到场,做好PPT与孩子一起探讨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寻找答案和解决办法,经过讨论之后的方案举手表决是否同意,并且讨论奖罚措施。得到孩子的认可,然后执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全程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我也把我认为好的方案提供给她,让她自己思考是否可行,最终达成一致。在执行过程中,及时认可与反馈,让她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学会总结。事实证明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案比“给”她的方案要行之有效。
三、同理心,用行动告诉孩子其实你自己知道该怎么做
辅导学习是我们的世纪难题,我们看到孩子做题做错,粗心马虎,字写地不端正的时候,经常会忍不住直接提醒孩子你应该怎么做。然而我们发现大多数时候孩子是抵触的,她第一反应不是我接受妈妈的建议去改进,而是妈妈在批评我,在说我做的不好。细想来,不论是从心理学角度还是孩子的认知角度,孩子这样的反应是正常的。那么我们怎么去让孩子欣然接受呢?
有一次我在检查完孩子口算的时候,发现那一页100题的口算错了七八个。当时我的情绪脑立马上来了,怎么回事错这么多?并在那页口算上用红笔写上一行赫然大字:“做得最糟糕的一次口算,自己寻找原因!”写完之后,我再看题看她错误的原因,慢慢冷静下来再看这行大字,我笑了,笑自己这么简单粗暴。同理心,如果是我看到这样的字眼也会觉得不适,感觉到“杀气腾腾”,那么孩子看到这样的字句怎么还有心情仔细检查寻找原因呢?于是我决定自己拿张白纸把题和答案都抄下来,等孩子放学回家之后,跟她说:“我今天试着也做一页口算,但是我做题的时候正好有电话进来,我边打电话边做的,可能会有错,你可以帮我批改一下吗?”孩子欣然答应了,边批改边说:“哎呀妈妈你怎么错这么多,你看看你…”她批完并且写上正确答案,还来教育我,给我分析原因,说我肯定是因为接电话不专心所以才错的,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我虚心接受了她的“教导”。这个过程非常愉快,她的成就感满满,订正和分析的效果达到了。事后,我告诉她真相,这是她自己的错题,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跑过来抱住我有点哽咽(这是我没预想到的),我问为什么,她说:“妈妈,我很感动”“因为我知道你这么做是不想让我难过”。她读懂了我的用心,我也很感动地抱抱她。我说,那你想过自己为什么当时做的时候会错那么多吗?她说因为她做的时候就觉得难不想做。我接着问她那以后知道该怎么做吗,她说知道,并且说出了一二三。我笑着指指她的脑袋,再指指自己的脑袋,问她,那这是哪个脑袋想出来的呀,她得意地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王江雨妈妈关注孩子的学习与内心成长,在与老师保持及时沟通的同时也会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学期计划。此外,该家长也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对学校决策和班级管理全力支持。她是一个有爱、有想法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