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君
65号 • 王华君

7090

3张
返回
给Ta点赞
分享

教育金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故事


  顺水推舟 因势利导
  ——帮助孩子维持对学习的热情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智商都差不多的,但是在行为习惯和学业上的表现却风格迥异,各尽不同。有的孩子循规蹈矩,复礼克己;有的孩子离经叛道,随心所欲。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如果一个孩子上幼儿园甚至小学了,吃饭的时候父母还时不时的喂饭甚至追着小孩满屋子喂饭的,很大概率上学后,这个小孩的家庭作业会让父母头疼,没有家长在边上可能一直都完不成。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在我观察的绝大部分孩子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仔细思考了一下。父母喂饭,无非是看到孩子吃得慢,而吃得慢,往往是因为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还要做其他事,可能是在看电视,玩手机ipad,或者哪个心爱的玩具。父母听之任之,导致孩子做什么事都喜欢一心二用,也就是专注力太差。这种偏溺爱环境里的孩子会比较自我,自我的人,只愿意接触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愿尝试、学习;不愿接触让自己不舒服但有助发展进步的人和环境,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只会逃避、焦虑。引申到学业上的话,万一学习没跟上,会更难去约束自己把学习提高上去。所以要从小就培养孩子专注力,先从专注做一件件小事开始,培养习惯。吃饭的时候就专心吃饭,看书时就认认真真看,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玩,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因此,我们家从小立下规矩,凡是他自己能完成的我们一般都不干预。一岁自己吃饭,两岁自己穿衣服,三岁自己整理物品……孩子不一定能做好,但是我们都会表扬他、鼓励他,他也在这些事情当中找到了乐趣,找到了自我归属感,久而久之,他自己的事情我们便很少操心了。另外一方面就是尽量不打断他。我们首先和家人商量好,但凡孩子在看书、做事,我们尽量不打扰他,饭迟点吃没关系、水少喝点没问题,总之他在做事,我们就各干各的事,把时间、空间都留给他。或者,和他一起做,比如练习钢琴我就会陪在他身边,偶尔跟他来一个四手联弹,每次和他一起练习他都会特别认真,出错都会少一点。我觉得这两件事情,对于他的专注力培养,尤其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个孩子如果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日常生活中其实是很省心的,家长和老师都不用花多少精力在孩子身上。我平时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让孩子维持对学习的热情。我一直认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所以平时喜欢不动声色地引导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花时间和精力并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对不感兴趣的事物花时间精力则味同嚼蜡,度日如年。
  虽说要引导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但其实刻意的安排并没有,通常都是因地制宜,什么时候突然想到了就利用手头的资源来“快乐学习”一下。孩子在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加减法后,有一天晚饭后带他散步,路上有一排水泥隔离桩,他喜欢一个一个站上去再跳下来,旁边停着一长排汽车,于是当他站上隔离桩后,我指着边上一辆车的车牌问他:“这个车牌加起来等于几?”等他算出来后,“耶~过关!下一关”,然后去另一个隔离桩,算另一个车牌。他也很开心,兴致勃勃的把一排隔离桩走完。如果在纸上直接写几个算式让他做,可能会有点枯燥,这种方式四舍五入等于在玩游戏。一开始4个数字的有些要算半分多钟,后面大多10秒左右能算出来。后面学习了乘除后,换种算法,把车牌的数字拿来算24点,锻炼孩子的心算能力。
  有时候坐车或走路的途中,玩一下成语接龙,或者一人一个说成语,比如看到树,就一人一个说带树的成语。或者店铺招牌广告牌上的某个字来说成语。也可以看到什么考考他这个东西用英语怎么说。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知识学习或巩固,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习是枯燥的,但是兴趣和热情能大大减轻枯燥感。他喜欢编程,我给他买了一本python编程的书,他很快看完了,但是大部分看不懂。我跟他说,编程的话学好数学和英语很重要,他点点头。不懂的英文单词就百度翻译,慢慢地能理解一部分了。从看不懂到能看懂一部分,这就是持续学习后带来的成果,这种成果是对学习的反馈,转而能让人继续保持学习的动力。
  我喜欢润物细无声地去引导孩子,寓教于乐,皆大欢喜。如果解答一些孩子不会而我刚好会的题,一般是告诉他思路,比如前两天他有道题不会做:a和b都是质数,5a+b=2027,a+b等于多少?我问他:“两个数加起来和是奇数,说明了什么?” 他“噢”的一声笑起来,恍然大悟。
  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爱好,如果把你的爱好当成工作当成事业去做,你会发现慢慢的对这个爱好失去热情,甚至觉得是负担想远离它。所以我们尽量让孩子觉得学习是快乐的,在和孩子相处的碎片化时间里,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恰到好处的鼓励教育,让孩子在学习的旅程上良性成长。

学校评语

从若嘉爸爸的教育故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兼具理性与细腻的父亲。他善于从身边一些孩子的养成方式中总结规律,继而在养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避免这些不良的养成方式。另外,若嘉爸爸始终能够很好地掌握孩子的学习规律,通过兴趣的培养来激发学习热情,在平时与孩子相处的一点一滴中,润华这些热情,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