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芳
66号 • 范小芳

305

2张
返回
给Ta点赞
分享

教育金句

办法总比困难多,任何时候你都是有选择的

教育故事

亲子沟通的点滴分享
 现代汉语词典上关于沟通的定义是这样的:使两方能通连。沟通是你来我往,彼此都有说也有听的过程。都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话变少了,不愿和父母多说话了。但我想,孩子和同伴之间还是会有聊不完的天!如此可见,孩子对于沟通的需求并未减少,只是孩子愿意进行沟通的对象发生了改变。这其中,除去成长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比如“代沟”等问题,我想“话不投机”一味讲道理是导致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的主要原因。
 我们这一代父母在子女教育上都非常用心,在亲子沟通上大家也都有属于自己的理念和方法。我觉得,方法千万种,适合自己适合孩子特点的沟通方式就是最有效的。为了与女儿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关系,看了一些关于亲子沟通的书,也参加过一些这方面的线下学习小组或沙龙。从自身的学习体验来看,线下的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战体验。亲子沟通中我会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事件背后的情绪、情绪后面的需求、满足需求的方式和可以做的选择。当然了,知易行难,虽然有很多方法但真在亲子沟通时,却往往把学到的抛之脑后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我来说,沟通时头脑里最先冒出的焦虑、担忧、评判等会让我没办法去平静的倾听和回应。比如听到女儿跟我抱怨与同学之间产生了矛盾,我头脑里可能最先冒出的是这样的评判:女儿不宽容、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长大了会处理不好同事关系等等,就会陷入这些担心中。再比如听到女儿说作业太难了不想做了,我头脑里可能最先冒出的是这样的焦虑和担忧:碰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太没有抗压能力了,以后困难的事多了去了,那不是都要逃避了,那还能做好什么事呢!这些灾难化的想像会让自己顿时紧张焦虑,没法平静,沟通也改变了方向,变成了渲泄自己紧张焦虑的战场了。后来,我学着把沟通失败的案例记录下来,写下事件、自己的焦虑担忧等,在记录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很好的梳理思路从而发现导致沟通失败的原因,也方便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去核对之前的焦虑担忧是否真的都会发生。事实证明,很多的焦虑担忧都是多余的没有生产力的头脑里的想像。既然如此,何必浪费时间在这些没有生产力的焦虑担忧上呢!有了这些体验,在亲子沟通中,我会去留意头脑里冒出的这些想像,留意到他们到来的时候,告诉自己这并不是事实只是想像而已,然后给自己几个深呼吸让自己可以平静地回到与女儿的沟通之中,做好倾听和回应。那么,接下来我仅分享一下我与女儿之间在亲子沟通上的具体事例吧。
 开学第一周的一天晚上,女儿情绪很低落,睡觉前跟我说:妈妈,明天真不想去学校。我:听上去上学让你很有压力。女儿:我的理科不好,在A层里也是很差的,妈妈你说怎么办?我:这样的一个现状不是你想要的,你不太能接受自己是属于很差的?女儿:嗯,起码我不想在最后几名。我:那你觉得自己可以做到不在最后几名吗?女儿:我也不知道啊,班里的同学都很强。我:你有点迷茫,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去进步。女儿:而且老师说期中期末AB层要调整的。我:你担心自己排名靠后被调整是吗?女儿:是啊。我:如果不想这个情况发生,那现在可以做些什么呢?女儿:要比初一时多花点时间复习,把不懂的搞懂,多花点时间在理科上。我:那就先放下担心,去行动起来,先稳住排名,稳住也是种进步,在稳住的基础上慢慢去进步。女儿:嗯。我:当然了,成绩起伏也是正常的,如果有需要爸爸妈妈帮助的,爸爸和妈妈一定会帮助你的,要记住,任何时候你都是有选择的。女儿:我也不喜欢现在这个班,我想和我的好朋友在一个班,在这个班里我觉得很孤独。我:你不喜欢这种孤独的感觉!女儿:是的。我:在新班级里你也可以找到朋友,只是现在大家还不熟。女儿:她们都和自己的朋友分在这个班了,我观察了一下,她们都一对一对或一群群的。我:听上去在有固定朋友关系的群体里确实不太好再去发展新的朋友关系,我们可以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如果有缘分,自然会有新的合拍的朋友出现的。聊完,女儿也平静了,叮嘱我:妈妈,明天早点叫醒我,我要早点去学校,早点到学样不会匆匆忙忙。哈哈哈,其实人家只是倾诉一下,被理解到了就可以了。每个孩子在沟通时的需求可能也不一样,对于我女儿来说,被理解是她需要的,用她的话说要同频。
  写下这篇文章距离开学已近1个月了,交朋友的问题早已不再是困扰了,用女儿的话来说已经和同学混熟了;学习的压力自然还是有的,但每天都在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着,当然了碰到压力还是会继续抱怨,我就继续做好倾听和回应!哈哈哈!
  我的分享就到这儿了,相信你家也有独有的沟通秘笈,期待大家的分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学校评语

心羽妈妈以其良好的品行修养为孩子作出了表率。作为“家委会”成员,她积极为班级献计献策,尽己所能,分担班级事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与老师积极沟通,交流孩子的思想、学习情况。在家庭教育上,贯彻“身教重于言传”的教育理念,从细微处入手,化教育为无形,润物于无声,智慧地处理与女儿的关系,母女关系和谐融洽,值得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