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92号 • 王敏

3294

返回
给Ta点赞
分享

教育金句

“根本不存在什么好学校、坏学校的起跑线,家长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家长也是孩子的天花板。” 起跑线和天花板是一回事,在起跑线时跑得多有力,天花板就能有多高。如果要给小孩好的起跑线,就要给孩子好的示范,家长也要努力成为希望小孩成为的那种人,现在开始也不晚。

教育故事

怎么办?孩子表现又不好了
 —反反复复螺旋式上升即可
 
 
 孩子的成长必然是反反复复,螺旋式地上升即可,
 坚守阵地,早晚后浪推前浪,乘风破浪。
 
 
 “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上课积极回答问题......”
 “妈妈,我今天作业忘记带学校去了,老师说......”
 在学校的每一天,总是各种惊喜与意外并行出现的日子,永远意料之外。
  每个家里有上学孩子的妈妈,每时每刻可能都在经历着这样一种心路历程,今天在学校表现不错。妈妈心花怒放,一整天心情都是飞扬。明天老师说孩子在学校上课又讲话了,这段时间孩子的表现不太如意,妈妈立马一整天心情阴郁。
  我也一样,总是会经历这些历程,一下欢喜一下愁。可是,有谁能保证,我们自己总是让自己一直在进步,每次都比上一次做的好。保持情绪不受影响,这不表示我们不关心自己的孩子了。
 孩子一年级上学期,整体状态不错表现稳定。妈妈当然很高兴。孩子如果能一直以这样的状态小学毕业,小升初选择什么学校好呢?中学的学业规划,甚至大学的志愿填报。万里长征第一步似乎是顺利迈开了,走好后面每一步就可以了。
 可是,我们可以从孩子一年级遥望到十年八年以后,这其实很不科学。孩子在成长,今天明天两个样。没人能保证以后的事,只能说珍惜当下。家庭教育给孩子设定人生的底色代码,但是没法用固定程序来设计规划孩子的未来。
 果然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可能是疫情影响,也可能是过了那个新鲜期?开学适应不是很好,老师三两天提醒家长,阅读量务必跟上及时记录呀,联系本记得要签名啊之类的细节问题。常常接收到的信息变成了,上课讲话,作业不仔细。
 老母亲感觉自己的心情跟过山车一样。经过大大小小的几轮惊吓以后,我开始反思。孩子好状态的时候以平常心泰然处之,孩子状态不好的时候也不大惊小怪,是成熟父母具备的心态。
 影响孩子成长中呈现日新月异变化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父母状况的改变,比如遭遇生活意外,事业起伏;
 家庭氛围的改变,比如婚姻遭到破坏,居住环境的变迁;
 学习环境的改变。比如换老师了,换学校了,遇上影响大的同学了;
 孩子自身的转变。比如身心健康问题,成长烦恼没有及时得到排解,学习难度增加了,兴趣转移了。
 既然孩子在全方位成长,那么各种父母难以预料的状况出来是很正常不过。还有其他各种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因素。孩子成长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给的所有惊喜和惊吓尽量早一些学会能够接纳并且及时消化方为上策。
 要一个孩子健康稳定成长,真的太难太难了。
 要家长做到宠辱不惊其实不容易:孩子表现好父母迫不及待发朋友圈纪念,孩子表现不好夜不能寐简直天塌下来一样。
 这是身为父母的普遍情况,我也差不多。真情实感藏不住的,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孩子进步了要担心下一次可能会退步,孩子退步了当然做不到心平气和。那么,身为家长,什么时候能展颜一笑呢?
 尽量多的创造亲子共处的时间,有仪式感的过每一个节日,珍惜孩子给我们每一次的欢喜美好。多看到优点,做到抓大放小。重视品行、格局、认知的大方向,关注孩子的健康、行为习惯,这些对孩子影响更大的因素。
  就像往情感银行里不停存入宝贵财富,孩子犯错的时候批评教育算作一次支取。只要没有透支这个小金库里的财富,没到入不敷出的程度,虽然反反复复,孩子却是一个向上向好的成长趋势,父母该保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存入10元支取5元,存入8元支取3元......
  所以想明白了,孩子的成长是这么一个反反复复,整体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就是可喜可贺的。拉开时间长度来综合衡量我们在做的任何事情,会发现不同视角结果完全不一样。
  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平常心的父母,可能更容易在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少焦虑。因为他们知道:万事没有一劳永逸的,都有费心费力的重复动作,养孩子亦然。
 

学校评语

王金钥妈妈,是一位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孩子不是归属于父母的物品,而是有着独立思维的个体。她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尊重孩子的想法,陪伴孩子去感受世界的美妙,分享一切美好;当孩子“跌倒”时教会孩子勇敢和坚强,让孩子明白独立就是最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