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永
104号 • 李林永

642

10张
返回
给Ta点赞
分享

教育金句

做子女、做父母你我都只有一次,让我们彼此珍惜,共同成长。——李林永 张莺

教育故事

转眼间,我女儿李佳馨已是毕业班的学生了。回想这两年多女儿在思想和学习上成长的点点滴滴,对良师益友、亲子关系,以及双方的互相成长有乐很多的感慨。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习进步的关键
 佳馨是2019年3月从国外回来后就读十四中附校。国外一年的“散养”生活,回国后即面临初中学习的激烈竞争和压力,非常担心她的学业进度。果不其然,初次数学摸底仅考了20多分,其它科目也惨不忍睹。女儿初一选择住校,具体学习无法及时获悉,周末相处时间短暂。对她学习能否赶上了,应该说心里完全没有底。
 令人欣喜的是,女儿在校期间得到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悉心关照,在帮助她复习功课的同时也建立了非常好的师生关系。十四附的老师们大多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师生间代沟少,非常容易拉进距离。在老师的鼓励下,女儿迸发出了很高涨的学习热情,甚至在闲暇时满脑子都在思考不会的作业和题目等。短短2个多月,成绩突飞猛进,从年级排名80多到50多再到20名左右。可以说,正是这些优秀、热情、活力四射的教师以及热情的班级同学,帮助性格内向、心理敏感、自信心容易受挫的女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尊重、关注和友谊,为她的成长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要积极肯定孩子的优点,多用正面鼓励,少用反面批评
 这是我很长时间才体会到的一点。我女儿性格内向,胆小害羞,在新事物面前不敢尝试,碰到陌生人、新同学和新老师都不敢交流,甚至遇到课堂提问都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而自己初为人父,一方面自己对孩子有高的期望,另一方面耐心不够,经常批评教育她,当面把她和更优秀的孩子对比,很伤孩子自尊心。
 进入小学六年级后,发现孩子很多问题都憋在肚子里,自己意识到必须要改变教育方式。每天和孩子多多交流,不管成绩怎样,都要正面鼓励她,要善于发现她的优点,并积极鼓励。女儿数学学习很吃力,结果在得到鼓励后,六年级数学竟然学得很好,第一学期期末成绩竟然进入全校前十,孩子的潜力让人吃惊。
 进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加大。特别是初二年级后,班级里优秀同学非常多,起初考试经常在班级下游,孩子自信心一度受挫。这时候除了每天的作业外,学习经验的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我经常以自己以前的学习经历告诉她这是学习必经的一个阶段,慢慢适应就好了。另外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要与班级同学横向比较,只把自己以前鼓励和现在的情况做纵向对比,有进步即可。果然,在不断鼓励和积累后,她的成绩又逐渐上升。
 3、模范作用比在身边监督更重要
 父母是孩子最早观摩也是最多模仿的对象。有时我们看到一些家长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学习。但是过多的监督会让孩子觉得唠叨,不仅恶化了孩子家长间的关系,甚至会引起孩子的厌学行为,吃力不讨好。不如家长以身作则,放弃自己的身份,做一名孩子在家里的同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会使孩子潜移默化的模仿,还有了竞争对手,效率会极大提高。举一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在著名小说《活着》中,撑杆老人向“我”解释了为什么催一头牛耕地时要吆喝那么多的名字:这样牛就会以为有好多牛都在耕地,顿时有了竞争的压力,干活就自然更卖力。
 于是在疫情期间,我们家的餐桌变成了三人最爱的学习聚集地。饭后每人各占一块领地,向圆桌会议一样围坐在一起。首先我们各自安静专注于完成彼此的工作学习上的任务,大概每隔四十五到五十分钟站起来走走,顺便交流下这段时间的收获和难题。有一次她妈妈在学习医学专业英语时碰到了一个很长但是非常想记住的单词,就给佳馨布置了一个小任务:每隔一段时间想起来都可以考妈妈这个单词,结果这个超级难记住的pheochromacytoma就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名言指点下,教学身份不定时的转化促进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也从不同角度审视了自己经常忽视的学习问题。
 4、家庭生活是各成员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过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也是从初为父母开始不断学习的过程。进入青春期中她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责备虽然良药苦口,可她就是听不进去,或者就故意反其道行之。意识到这个后,我就知道这其实是父母自己的问题。在责备孩子是作业拖延症时,回想起了自己在工作接手到棘手的任务时,也会先用逃避、拖延的态度满口抱怨,最后deadline时猛赶进度的方式来完成。这些我们为人父母在面对工作或生活困境时的负面处理方式,都被孩子在旁边看在眼里,默默学习着。等到我们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反而一股脑的把这些都归因于孩子的错误。坦然和孩子一块面对我们性格中的不完美,努力去想办法克服它,同孩子一块成长。想让孩子成为所谓别人家的完美孩子,先让我们父母先以身作则,成为更好的父母吧。
 从咿呀学语到现在,我意识到其实家庭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最美好的时光。活着当下,今天永远是最好的。我们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叫教育成功呢,远不是考上大学或者出人头地的时候,也许是到她四五十岁的时候,也许是终身。
 只要爱在,家就在,珍惜时光,活在当下。

学校评语

李佳馨爸爸妈妈对于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在这个家庭中,我认识到家长对孩子的准确理解和赏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因为孩子最容易从家长的理解和赏识中获得前行的动力。他们能够身教言传,化教育为无形,尽可能多地为女儿创造更多的成长机会。他们凡事都能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走进孩子的心里,和孩子共同成长。欣赏和理解孩子是需要家长终身学习的课题。做智慧家长,让孩子在理解和赏识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