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笑凡
7号 • 叶笑凡

540

返回
给Ta点赞
分享

教育金句

学会欣赏孩子

教育故事

欣赏的力量
 作者:叶笑凡
 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过许多家庭,很多孩子对待父母的心态,十分微妙。他们深深爱着父母,但在内心的某一个小角落,又都曾经埋怨或者恨过自己的父母,“专制”“暴力”“顽固”“无知”是他们在和我交谈中用来形容自己爸妈的高频词汇。在我接触的孩子中,有对爸妈呼来喝去的,也有拿起凶器去伤害自己亲生父母的,我一直想探究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让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变得那么爱恨交织?翻了很多书,困惑依然在,直至当我为人父,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想我找到答案了。
 孩子刚上幼儿园那会,生活上的照料以妈妈为主,“小屁孩”平日立规矩的事是我的职责,但我也是以长者自居,说教为主。有来有往,全家上下,他最不喜欢的就是我,经常喊着“爸爸是大坏蛋”。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那年的中秋,因为我事业上的受挫,团圆饭吃得有些压抑。不曾想,在一边玩耍的小家伙突然蹿到饭桌边,奶声奶气地冲我说了一句:“今天,我好幸福啊!”我愣了一下,我惊讶于他能说出“幸福”这个词,但更多的是想听听他如何解释“幸福”这个词。于是,我问他:“那你说说什么是幸福?”他歪着小脑袋,用小手挨个指着全家人说:“今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这就是幸福了呀!
 一句话犹如当头棒喝,我想不到小小年纪的他,居然能讲出这么一句简单却又深刻的话来,把我的心里说得暖洋洋的,多日的抑郁一扫而空,我在开始反思“我是不是太小瞧了儿子了”。
 从那天起,我开始静静地“欣赏”儿子,看他玩、听他说。慢慢地我发现,“小屁孩”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他会在比赛中把自己的工具借给对手;他会因为其他孩子的眼泪,把自己的玩具分享出去;他会给哭泣的同学讲故事,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在他身上我总能看到人类未受滚滚红尘,利欲之心污染的赤子之心。我收起了说教,而是看见他,认可他,赞扬他,我说“爸爸要向你学习”。显然,这样的方式对他很受用,他越来越粘我,在家经常一把抱住我,甜滋滋地说一句“爸爸,我爱你”。
 最近,我搬了新办公室。孩子跟着妈妈来看我,我给他一一介绍办公室的功能区,末了,他说了一句:“爸爸,你安排得很好。”哟,儿子也会夸我了,这是不是说,他也在欣赏我?
 回家后,我抱着他说:“你把自己的活动、学习区域安排得也很好呀,这里是玩具区、这里是阅读区、这里是体育区。”孩子嘿嘿地笑着补充说,“这里是睡觉区,那里是吃饭区”。(这里得插句话,感谢幼儿园的培养,孩子区域的划分是跟老师们学的。)
 欣赏,拉进了我们父子之间的距离。事实上,欣赏,是很多家庭亲子关系中缺少的东西。在工作中,我常会问家长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您的孩子有哪些缺点?这时候,家长通常是滔滔不绝,什么“懒啦”“没有上进心啦”“贪玩啦”,说一两个小时都停不下来。第二个问题,那您的孩子有哪些优点呢?家长通常的反应是——沉思,然后用很不确定的语气,挤牙膏似的挤出几个字“画画还可以”“比较善良吧”,难得说一句“聪明”,立刻再补下一句“可惜不用功”。还有些家长,坐在那里呆呆地想上10分钟,一个优点都没有想出来。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对孩子传递着一种信息就是:我爱你,但我瞧不起你。
 心理学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人天生就有得到被人认同,被人欣赏的渴望。而孩子最想得到就是父母的认同。如果说“爱”是一股向心力,把孩子拉近父母;那么嫌弃,就是一股离心力,把孩子推离父母。我们的很多孩子就在这一拉一推两股强大的力量中撕扯中慢慢长大。更糟糕的是等这些孩子长大了,他们会把嫌弃还给父母,很多人微信里第一个拉黑的就是爸妈。出去旅行,宁可在网上找陌生人,也不找父母;明明住在一个屋檐下,却不怎么说话,巴不得离得越远越好,很多孩子都和我说过“找大学的标准就一个,不和爸妈在同一个城市”。
 很多人以为,我们拥有了天生的血缘,我们就命中注定会相爱相亲,所以我们会去追求爱情,维护友情,但是我们却经常忽略了亲情。于是,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定律,我们经常把自己最好的态度留给最陌生的人,而把我们最差的一面留给了最爱我们的亲人。其实,亲情一样需要我们去经营,去维护。
 来吧,学会欣赏我们的孩子!不是他们不够优秀,而是我们戴上了“有色眼镜”。愿天下所有父母看孩子,都犹看如海浪,有着后浪推前浪的自豪。愿天下所有的孩子看父母,都犹如看山岳,有着高山仰止的尊重,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用欣赏的力量,让亲子之间只有爱,没有恨!

学校评语

该家长是一位热爱教育又钻研教育的智慧家长,在平日里给予孩子悉心的陪伴,同时带给孩子一份正能量。该家长有科学的教育观。通过赏识教育,把孩子的自信心、目标、理想、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孵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