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3
当我们愿意“看见”孩子的感受,孩子才会“听见”我们说的话。
帮孩子走出“否定自我”的阴霾
孩子的成长伴随着各种难关。作为父母,时常感觉自己在打怪升级,只有机智应对,打败它们,才能顺利通关,和孩子共同成长。
让我心有余悸的一次“打怪”发生在孩子幼升小的那个暑假。那段时间,原本活泼调皮的她突然变得异常小心翼翼,时时刻刻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洗手不小心把水滴到地上,紧张得到处打抹布,因为爸爸妈妈曾说过“玩水不要弄得满地都是水”;走路遇见一位不认识的奶奶,她又开始自责“刚才没有和那位奶奶打招呼。”,因为爸爸妈妈曾说过“见人要打招呼。”;无论何时何地都紧捏着拳头生怕自己露出中指,因为爸爸曾说过“对人竖中指是很不礼貌的。”那段时间,她连睡觉都紧握着拳头,生怕自己睡着后露出了中指……她整天活在自责中,总是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当大人告诉她“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时候,她才如释重负说:“那我们就把它抛脑后去吧。”可没过一会儿,她又跑过来检讨另一件事情。最多的一次,一天说了一百次“那我们抛到脑后吧。”
你一定觉得我们是一对很严厉的父母,给孩子设置了很多规矩。而事实上,我们一直以来的相处是民主、平和的。平时孩子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也多是用提醒的方式告诉她应该怎么做。至今我无法确认我的女儿当时为何会陷入如此极端的自我否定中。她不确定自己的判断是对是错,她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无论你向她征询任何意见,她都不会告诉你她的感受是什么,只是说“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或者反问“你们觉得呢?”她不确定自己做的是否是对的,她害怕犯错。最惊险的一次,她跟我说:“妈妈,我可能喝了消毒水。”我急勿勿把她带到医院,医生问她到底喝了没,喝了多少?她什么也不说,安全起见,只能洗胃。揪心的一幕至今难忘:4个护士把她压在病床上,其中一位用大针管把盐水打进她的胃里,用力按她的肚子,然后再用针管抽出胃里的食物。她奋力挣扎着,嘴巴被撑开着,已经哭到精疲力竭发不出一点哭声,眼泪大颗大颗地滑落,到最后,整个人无力地瘫在床上。很久以后的一天,她突然有一天对我说:“妈妈,我现在想想,那时候我应该没有喝消毒水,我只是把可能发现的坏的事情当成我自己做的了。”
为了让她能够自信起来,我们全家合力“演出”:我们会有意地犯下一些小错误,比如没洗手就吃饭,或是伸出中指对着对方说话,或是把水碰翻在桌上……是想让她知道,大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小孩呢。只要不是故意做的,或者在发现后立马改正,那事儿就没有那么严重。我们会对她的每一次忏悔轻描淡写,甚至无视,直至后来,她自责到一半,自己就觉得那事儿不重要。我会接纳她的紧张和不安,当她捏着拳头睡觉的时候,我用手掌包住她的手,告诉她:“你安心睡,妈妈帮你握着拳头。”我们会鼓励她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她知道,爸爸妈妈的感受并不能代表她的感受,所以她勇敢表达自己。
那个时候的她,特别敏感特别不自信。如果爸爸妈妈夸了别的孩子,她总会受伤地问“那我呢?”一开始,我们向她解释:“我们夸她可爱,只是夸她,没有说你不可爱的意思。在我们心里,永远最爱你。可爱的孩子很多,我不可能每一个都说一遍的。”可是,没有效果。 后来,我们换了种玩笑的方式,如果我们夸某娃可爱,我们会说:“米兔,我觉得***好可爱哦,不过我觉得A也很可爱,B也很可爱……”说着说着,她就被逗笑了,捂着我们的嘴说:“不要说啦,我知道啦。”渐渐的,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她不会再感觉受伤了。
现在,我的孩子开朗、乐观、自信、独立,喜欢画画,乐于助人,拥有很多很多好朋友,前几天还勇敢地站上讲台竞选大队委。
我很庆幸,陪伴孩子顺利度过了那段黑暗时光,这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当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时,父母一定要保持一颗淡定的心,坦然接受,勇敢面对。如果你整天忧心忡忡,或者对孩子失去耐心和信心,她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我们给她勇气,她才会安心。汪培珽说过“父母愿意给孩子更大的包容和理解,才会使孩子更容易迈向独立且自主的人生。”在陪伴她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成长了很多,更加懂得沟通、内省的重要性。有人说:“孩子是上天派来的使者,我一点也不怀疑他们是带着任务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其中一个任务是:给他们爱的人和爱他们的人一个机会,一个使彼此更完整的机会。”感谢孩子,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生是一段长跑,将来她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而父母的爱,就是滋养孩子成长最好的养分。有爱兜底的小孩,将来的运气都不会差。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无条件地信任孩子,重视她们说的每一句话;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充分理解她的立场,了解她的难处,接纳她的情绪,和她站在一起;无微不至地陪伴孩字,用爱温暖她,陪她走过黑暗。相信孩子有向善向上的力量!
陈怡冰妈妈是一位充满爱的母亲。她每周甚至每天都会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在家校联系本上也有她对孩子在家表现的点滴记录,让孩子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同时也让老师更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成长。她也是一位乐于实践的母亲。当班主任向家长推荐好书时,她利用一周时间率先完成了《非暴力沟通》的阅读,并认真撰写了读后感。她反思了自己平时的言行,并且将书中的理念在生活中去实践。她身上的宝贵品质让她成为一名更智慧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