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朋
76号 • 代朋

734

返回
给Ta点赞
分享

教育金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教育故事

关于学习
 从小学到初一我几乎一路包办,只要是辅导学习,我们之间也是父非父,子非子,相互觉得对方是魔鬼转世,我曾经很苦恼,理性告诉我孩子是亲生的,但一遇到这些问题各种愤怒,恨铁不成钢等内心强烈的撕裂感瞬间让我抓狂。
 小学六年级时,因为孩子美术、音乐有的良有的才合格,成绩只能算中偏上,与民办基本无缘,站在我的角度,最朴素的愿望即使是直升,也要考一个好成绩,分个好班,将来升个好的高中才有希望。因此在课外,也报了**方全科班。六年级整个学年,每次考试我都跟他做试题分析整理,问他的时候懂了吗,他都懂了,但一旦再遇到同样的问题,仍然会经常出错。在这件事情上当初我认为成绩越是不稳定,我越要做这些动作,但结果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初一,我甚至一度怀疑孩子的智商,这期间也找了很多教育领域的专家讲座去听,买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籍学习。
 终于有一天,还不算迟,初一下学期,我意识到问题不是出在孩子那里,开始反醒自我,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比如乒乓球可以打得很好,哪怕是游戏偷偷玩都贼溜,为啥总觉得孩子学习不行呢?现在我用“贪得无厌”这个词来形容当初我对他的期望较贴切,就像形容手机到孩子们手中的情形一模一样。我期望的东西只代表了我的想法,只是我需要一个让我心安的结果,不看到过程心慌,看到过程心急,结果好了期望更好的结果,却忽略了孩子所做的努力,以至于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反正都要挨骂,怎么努力都得不到认可,学习兴趣就被慢慢磨灭了。
 怎么办?当时没勇气跟孩子承认自己错误,就尝试着放手,只看不问,潜心研究美食,到点儿督促睡觉,早晚美食侍候,少了斥责,难得的宁静。有一天,孩子回家直接说“爸爸,我要奋发图强了。。。”,我知道肯定考得不理想,但那刻我非常开心,感动。多年的疑惑得到了答案,孩子终于做回了自己,做了学习的主人。直到现在,孩子如果觉得考得不理想就会主动跟我讲讲原因,并表示后续要“奋发图强”。由他主导,我尽一下监督的义务就行,虽然成绩还没有理想中的那么好,相信未来一定会很好。
 关于叛逆
 这个话题比较敏感,按某些说法,虽然我不敢苟同,当前孩子所处的初中阶段就处于“叛逆”期,比如无节制手机游戏、网聊、谈恋爱,说不得等等,你说东他偏向西,不然就会出现极端的情况,甚至于以死要挟。初一时,孩子曾试图跟我“叛逆”,意思是别人家的孩子可以如此。很庆幸,叛逆二字只说了一次,就再也不许进我们家门,偶尔犯二一下,也很快就恢复元气了。我较早关注“叛逆期”的说法,也喜欢研究这些心理方面的内容。孩子为什么要叛逆?是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说孩子觉得不公平而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行为模式。半反,即“叛”,不反的那一半呢?细细想来,从我跟孩子“求事实扒真相”、“兄弟般陪伴”、“尽可能的表率”相处的这九年里可能找到答案。我传递给孩子的永远是,我们是平等的,唯一的区别是未参加工作前是纯消费者,所有的东西和服务得他人提供,所以必须感恩,也必须得受约束。我也很清晰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他的主要任务,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是结果,工作是我的主要任务,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是结果。如果你我都任性,你叛逆水平受限,我叛逆,家庭生活质量肯定受影响,这个家可能就不存在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合理就支持,不合理的肯定不给支持。孩子也悄悄网恋过,我知道后并没有阻止,还跟他探讨,甚至给他支招儿,当然不是损招儿,不能让孩子对这个世界美好的幻想泯灭,只能说是他算是体验了一回,觉得也没啥,一切回归正常。
 我一直认为,学习之外无父子,天南地北陪游,看电影,聊新闻,讲我小时候的事。我们还一起健身,相互称兄道弟,诡辩,聊异性。有些情形在他人看来可能有些不可理喻,风险挺大的,尤其是关于坠楼事件。
 小学阶段,经常看到孩子受不了批评而坠楼的新闻,我选择了与孩子探讨,虽然那时也很犹豫。每一坠楼事件的背后都有谁对谁错以及责任的讨论。我也会跟孩子一起讨论,同时描述人从高处落地后的场面,因为孩子也看到过高速公路上动物被碾压的场面,恐怖血腥的结果就是告诉我们错一步毁终身也悔终生,这对他触动很大。每碰到这种新闻,都会跟孩子一起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可以看到事件的真相了。
 最终我们共同得出了结论:轻生是懦夫,逃避责任。上学是学知识学本领,批评是因为老师爱你,父母爱你,是因为可以做得更好,虚心接收批评就是成长;如果受委屈了,就选择轻生,这是对爱你的人最大的伤害,爸爸妈妈如果受委屈了,选择轻生你会怎么办?我跟他都喜欢看战争电影,经常有同志们蒙冤受屈的片段,我们也经常分析探讨这些场景,扒开事实真相,受点委屈根本不算什么。现实生活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表达不满,如果草率用生命来发泄就是怂包,我们还有很多重要的事还没去做呢,以后可能还会碰到各种委屈,要么一笑而过,要么扒扒真相,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此就是真正的成长。

学校评语

代言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倾尽心血,随着孩子的成长经历一起进步。一路走来,孩子成为了一位由内而外的“乐观、自信、阳光”的少年。这正是长阳一直以来希望培养的孩子,阳光自信,勤学善思,志存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