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占比越来越大,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月15日晚,陈丽燕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的线上讲座《教室里的诗词课》。

讲座中,蒋老师就目前诗词教学现状,指出目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跪着读诗,注重“记得”,但不注重“晓得”。随后,他以新课标为导向,通过大量教学案例为我们提出了古诗词教学中的三大建议:允许、鼓励孩子提真的问题;努力读出诗人的情感与精神;尽力想出适切的教学方法。最后,蒋老师鼓励所有教师进行重理解的诗词教学。

听完蒋老师的讲座,工作室学员们就如何将解读转化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学习活动,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

德胜小学丁卓慧:

蒋老师在讲座中倡导让老师和孩子们放下包袱和传统教学的桎梏,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去亲近、去了解、去学习古诗。一些普通人的小困惑,或许恰恰是最适合孩子亲近、深入古诗的切口,能迅速带孩子走进诗歌的场景、走进诗人当时的心境,引导孩子发自内心地感受他们心系家国的情怀,乐观豁达的性格,从而真正感受到古今文化、中国传统精神的异同和共鸣。让我们以“普通人”的身份和小朋友一起“学”诗词、和孩子分享自己学习诗词的过程。珍视孩子们宝贵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思维方式,那都是他们直面未来的勇气和创造力。

德胜小学宋竹君:

蒋老师用大量丰富有趣的诗词案例,为我们展现了有诗意、有语文味的诗词课,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我们从探讨的角度来欣赏诗歌。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自己对诗歌要有更加深入的体会,即在官方解读和解释诗意之外,能够通过自己的、孩子们的不断提问,深入思考诗歌背后的情感和逻辑。我想,如蒋老师所言,将诗人当作平常人,平视甚至俯视诗歌,或许能够让孩子们更加容易地体会到古诗的意趣。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通过拓展资料、知人论世、设身处地等方式,让孩子们把诗人当作普通人来学习,体会其中的可爱、深沉、有趣……蒋老师分享的,真是我理想中的诗词课,这样的语文课一定能让孩子爱上诗歌。

人民小学孙晨琳:

听了蒋军晶老师的讲座,我对“允许、鼓励孩子提真的问题”这一建议印象深刻。蒋老师以“真的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三个点说明了学生提问的重要性。在古诗文阅读中,老师总是在讲解需要理解的关键字花功夫,却在一些孩子真正不懂的地方缺少了关注。事实上教师应从学生视角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古诗,从而对古诗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真正实现理解古诗、读懂古诗,体会其中的妙处。同时教师应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学生“有话说”,如此才能在教授古诗文的过程中真正地做到让学生有所得。

人民小学潘佳斐:

如何拉近孩子和古诗词的距离,让孩子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去学习古诗词,一直是我的教学困惑。而蒋老师的讲座,给了我启发:古诗词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放下包袱,以一种和小朋友一起“学”的姿态走进古诗词,在分享自己学习诗词的过程,通过一些小问题、利用一些小招数,把古诗词与其背景材料、情景意境结合起来,带孩子走近诗人,感受他们心系家国的情怀,乐观豁达的性格,从而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中国精神。

十四中附小卓群:

听了蒋老师的古诗课,我对古诗教学有了新的定义。学古诗、教古诗都要放下包袱,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去面对。一旦古人在孩子眼中变成活人,变成普通人,孩子就会在阅读和想象中理解古诗。教师不该用那些宏大空洞玄虚的词语吓唬孩子。理解诗意并不是课堂重点,有时候一些小问题、小招数就能迅速带孩子走进诗歌当时的场景,走进诗人当时的心境,感受诗人的情感。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

德胜小学章鲍思琦:

过往的诗词学习往往是就诗论诗,诗与我们的距离是很远的,没有亲近感。蒋老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引导我们思考该如何进行诗词课的教学,拉近学生们与诗词的距离。我们首先要阅读各类作品打牢自己古诗词的基本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同时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及技巧为己所用。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围绕古诗进行积极思考,大胆提问,通过主动学习达到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然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古诗当中蕴含的深意,但古诗所蕴含的音韵之美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吟诵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语感并逐步理解文章的意蕴。希望我们的课堂不仅能使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让学生从小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与认同,这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深远的意义。

德胜小学章方霞:

教古诗词就是教文化,学古诗就是学中国古代文化。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自觉担负起中国文化传承的使命,要将古诗词教学与中国文化的滋养浸润联系起来。除了蒋老师的这个直播,我还在翻阅了蒋老师出版的《指向语文要素——蒋军晶统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和《诗词大发现》,他从细节剖析,将诗词课的要求和注意点娓娓道来。在书中,蒋老师从“古诗文为什么要增加”“古诗文增加的利弊”这两个问题导出,聚焦思考“古诗文该怎么教学”。印象最深的就是,蒋老师指出,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读,也注重情境体验。但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还是提问。问题可以带动教学实用、高效、操作性强,帮助孩子们更快、更好地读懂诗意,理解古诗背后的感情。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新的成长,新的问题,新的起点。

陈丽燕老师的话: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无价瑰宝,流传至今的古诗文,都历经锤炼而熠熠生辉,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老师们应采用适合于小学生的古诗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好古诗文,爱上古诗文。如通过画与演的方法,直观地呈现古诗文的内容与节奏;通过想与悟的方法,清晰地展现古诗文的语言与意境;通过诵与吟的方法,深入地体会古诗文的意蕴与情趣;通过思与辨的方法,正确地解读古诗文的文化与内涵……如何让学生真正喜欢古诗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需要我们一线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用心思考,尽心执教。

“丹青绘诗意”,在我国古老的文化长河中,诗与画是一对相融一体、密不可分的姐妹艺术。聆听了蒋老师的讲座后,陈老师还组织工作室学员们开展了“诗配画”活动,学员们选择任教学期内的任一首古诗进行设计。一块黑板,几支粉笔,用板书和板画解读诗词的世界,融入教学的思考,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傅熠宁)

(谷雨婷)

(宋竹君)

(卓群)

(方霞)

(章鲍思琦)

(潘佳斐)

(孙晨琳)

(丁卓慧)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教师书画基本功的一次展示,更是以此为契机,让工作室各成员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体验古诗的独特韵味,从诗画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