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桃红杨柳绿,天涯无处不春风。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光里,大关小学教育集团于2023年3月28日迎来了杭师大吕映教授,带领我校“自迩”语文研究团队,开展本学期第二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教学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于吕教授在第一次活动中提出的教学建议,自迩团队的教师在明确课堂进阶任务后,由何陈敏老师和陈欣欣老师分别执教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的两课时,集团内的教师帮助两位老师共同打磨,研读探讨,精心准备,最终呈现了两节富含思辨性的高质量课堂。

课伊始,何陈敏老师将识字教学、朗读教学整合在情境中,在舒适自然的故事情境中开启了思辨性阅读的旅程。接着,学生小组展开合作探究,分角色演读小马在河边为难的场景,何老师通过与学生合作朗读,为学生搭设支架让学生明白抓住提示语进行演读的重要性。随后,学生再次小组合作演读结尾,并进行小组汇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故事的了解,还促进学生演读技能的巩固和提升,为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打下来基础。

陈欣欣老师首先运用板书,构建支架,让学生根据评价单讲故事。接着,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马过河的秘诀”,并进行小组汇报交流。随后,陈老师创设新情境,让学生续编故事并演一演,学生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最后,陈老师请学生当一当小裁判,判一判课后四句话是否讲得合理,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的思维从具体的情境转到抽象的理论,再次实现了进阶。

集思广益再优化,专家引领促提升。课例结束后,“自迩”团队进行交流研讨,对思辨性阅读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困惑,有的认为两堂课达成了教学评一致;有的认为两堂课的教学任务环环相扣,呈梯级进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有的就课堂中讲一讲故事的环节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分享了自己建议·····伙伴们互学、沟通、分享,彼此发现,彼此接纳,彼此欣赏,促进了团队老师的和谐成长。

经过一番思维碰撞后,吕映教授对两堂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既肯定了两节课例的精彩之处,也给出了细致的改进方案。吕教授指出在教学中各子任务之间要体现结构化,在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搭建支架,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重点突破。另外,吕教授重点指出本次课堂的进阶体现在读演的进阶和学生思辨的进阶,并从具体的环节入手,指导老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吕教授的细心指导为团队教师拨云散雾,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在吕映教授的指导下,“自迩”研修团队的老师们凝心聚力、静思深研、大胆创新,用守正擦亮语文学习的底色,用创新探索语文教研的真知。

撰稿:茅敏

摄影:茅敏

审核:施国斌、胡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