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624个月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一、病因

(一)先天储铁不足

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孕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二)铁摄入不足

这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三)生长发育因素

婴儿期发育较快,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则易致缺铁。

(四)铁的吸收障碍

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可致铁吸收不良且从粪便排出的铁也增加。

(五)铁的丢失过多

长期慢性失血可致贫血,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至肠出血。这些导致慢性出血的疾病均是铁丢失的原因。

二、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最多见。

1.一般表现 开始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缺乏,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易疲劳、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表现 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年龄越小,贫血越重,病程越久,肝脾大越明显。

3.非造血系统症状 ①消化系统症状,食欲缺乏,少数有异食癖,呕吐、口腔炎、舌炎,甚至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②神经系统症状,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③心血管系统症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④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

三、治疗要点

(一)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祛除病因和补充铁剂。

1祛除病因

对饮食不当者应合理安排饮食,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此外,如驱除钩虫、手术治疗肠道畸形、控制慢性失血等。

2铁剂治疗

1)口服铁剂:口服剂量以元素铁计算,一般为每天26mg/kg,分23次口服。最好在两餐之间服药,即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有利于吸收;同时口服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铁剂应继续用至血红蛋白正常水平后68周再停药,以补足铁的贮存量。如口服3周仍无效,则应考虑是否有诊断错误或其他影响疗效的原因。

2)注射铁剂:应慎用,常在不能口服铁的情况下使用。

铁剂治疗有效者24天后网织红细胞即可见升高,710天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通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

(二)输血治疗

一般病例无须输红细胞。重症贫血并发心功能不全或明显感染者可输注浓缩红细胞,贫血越重,一次输注量应越小,速度越慢,以免加重心功能不全,血红蛋白<30g/L,每次输注浓缩红细胞510ml/kg,可同时用快速利尿剂。

(三)中医中药治疗

六君子汤、归脾汤、 左归丸加减、 右归丸加减。

杭州市和苑幼儿园 保健室宣

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