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思 共享 共成长

——2022学年第一学期信息化教学创新工作室第二次活动

雨后风凉暑气收,庭梧叶叶报初秋。秉承着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目标,为增进青年教师之间指导学生竞赛经验的交流,冀新花老师信息化教学创新工作室在杭州市卖鱼桥小学举行了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研修活动。工作室导师冀新花老师对工作室成员在指导学生竞赛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安排三位优秀指导老师在活动中做了经验分享。

取长补短,同向同行

王烨老师以她指导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和中小学生科技节的经历为背景,以"学生上交作品数量不够怎么办(如何选人)?"和“学生作品质量不高怎么办(练习不出成果)?”两个问题为线索,讲述了一套自己摸索出来指导学生竞赛的方法,王老师用《茶艺漫游》和《几何画板》两个作品举例,详细解释了“学生特长早掌握”、“优秀作品齐赏析”、“作品主题直点明”、“竞赛雷区要避开”五个建议。

胡海林老师分享了自己带创客比赛的经验,他将自己带创客比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通过与对口小学老师的交流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初一新生的基础,为后续选择社团成员打下基础。教学阶段:秉持“让学生去发现生活问题并创造装置去解决它”的理念,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作品制作阶段:比赛一般在下半年10月左右开展,胡老师让学生利用暑假时间,事先写下自己的创意和思路,开学后进行程序完善、外壳的制作以及视频的拍摄,并在此期间保持线上的交流和沟通。

陈昊老师的分享主要是围绕学生竞赛和项目化学习来展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培养、团队协作、教师成长、共创佳绩、展望未来。第一个方面,学生培养。基础课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兴趣,拓展课上提升。并结合x课程,培养学生梯队,分层教学。社团课主要是以赛带练,结合比赛题目,采取项目化教学方式。第二个方面:团队协作。向优秀社团取经,充分整合家、校、社的力量,结合组内老师的分工合作,项目分工和监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好团队协作的优势。第三个方面:结合课题,探索路径。社团课程以项目化学习方式来开展,以创客社团课为载体,以达成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导向,探究项目化教学的模式和有效学习路径。第四个方面:提升素养,共创佳绩。在比赛方面,通过努力,还是小有收获。最后,要更加积极地参加课程设计与制作,为学生搭建更多创客体验平台,探索项目化学习的有效路径。

细嗅书香,润泽心灵

活动最后,冀老师精选了《意义学习新论--获得与保持知识的认知观》赠与工作室成员。在本书中,作者奥苏贝尔鲜明地提出“知识理应是有意义的”“意义学习是主动学习”“意义学习大部分是接受学习”……这些观点经过了岁月积淀,经历了实证研究检验,值得分享给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领域更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了解。

此次工作室经验分享活动,每一位学员都收获颇丰,对指导竞赛这项工作有了更多认识和思考,将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更好地培养和指导学生,在各类赛事中取得更多优异成绩。信息化教学创新工作室的每一次研修活动都能让学员有所收获,每一次的共享也都是一次共赢。相信学员们在新的一学期都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持续耕耘。

文:大关中学 王烨

图:新华实验小学 张婤等

审核:区研究院 冀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