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迎神舟凯旋,齐筑“摘星”之梦
星空
写满人类最璀璨的想象
苍穹
承载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向往
2022年4月16日9点57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着陆场,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如期返回地球家园。
(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出差”归来的航天超人们安全顺利出舱)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三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至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收官之战取得圆满成功。
起航▪梦的开始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习近平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合影,左起叶光富、翟志刚、王亚平 | 新华社)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于举世瞩目中驶向太空,让世界再次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竖起大拇指。此次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成为“入住”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他们在空间站遨游了6个月,创下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
(长征二号 F 遥十三运载火箭点火升空瞬间 | 新华社、摄影 李刚)
神舟十三号的发射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次飞行任务,第8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工程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规划的最后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遨游▪摘星进行时
“神舟十三号它去哪里了啊?去太空了吗?什么时候回来呀?”
“亚平阿姨的女儿会舍得离开妈妈那么久吗?”
“亚平阿姨是不是去给她女儿摘星星了?”
“在太空6个月身体会不会有改变,这么快速降落的时候在舱里会害怕吗?”
孩子们对神舟十三载人飞船带着无数好奇,对三位宇航员在太空的日常也充满了疑问,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经历了冬奥会、残奥会、疫情抗击仗,“出差太空”三人组的进度条已经加满,在这十分不易的6个月里,宇航员叔叔阿姨在太空里是怎么度过的呢?让我们跟随镜头的记录,回忆这些弥足珍贵的“太空记忆”。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融媒体研创中心新媒体创制坊/紫金山新闻出品
设计/文案:高眉戈 手绘:鲍逸倩)
在这“出差”的半年中,3名航天员在天宫空间站内尝试、探索了许多重要的实验项目,并从中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第一手实验数据。他们不但要将这些珍贵的实验数据和实验记录从空间站核心舱“搬运”至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还会将它们全部带回地面,为我国后续科学航天技术研究做好准备。另外,航天员叔叔、阿姨还将把在空间站里近半年累积的垃圾一起打包好,并在离开空间站时将它们“随手带走”。航天员此次空间站之行为我们树立了许多好榜样,和谐生态的太空环境也需要人类的同心守护!
凯旋▪播种航天梦
杭州市拱宸桥幼儿园以此神舟十三号回归为教育契机,为幼儿做好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们了解伟大祖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组织各班幼儿线上观看十三号载人飞船返航直播。
神舟逐梦不仅埋下了人类对美好世界的珍惜和向往,更生发了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和追求。
皓皓:“宇航员也太厉害太勇敢了!”
灵芸:“长大后我也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呢。”
糖糖:“星星真的可以摘下来吗?我也想成为摘星星的人。”
小逗伢们,你们是祖国妈妈怀抱下成长的一颗颗珍贵幼苗,你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航天员、解放军、科学家、设计师、消防员……你们在筑梦航天的过程中,生发出无数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许。学习强国,科技兴邦,祖国的繁荣昌盛,更离不开一代代心怀梦想的人孜孜以求的勤恳创造和倾心坚守。
浩瀚宇宙宛如梦的长河,凝聚着一颗颗星辰,你们的大大梦想,就是这无尽银河的璀璨,相信在爱与呵护下茁壮成长的你们,未来定能勇攀科学高峰,为国家的航天科技事业蓬勃发展贡献新生力量!
撰稿:张娇艳
摄影:各班教师
审核:陈诗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