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中实践,在磨砺中前行

——记钱力运河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区教学展示

4月13日下午,拱墅区初中科学“新课标视域下的学科核心概念复习教学”培训在杭州市桃源中学举行。全区七八年级16学时参训教师和90学时参训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来自钱力运河名师工作室的沈晓媛老师和汪小玲老师分别在此次培训中带来了精彩的教学展示与观点分享,获得了区科学教研员于浙园老师和参训教师的高度评价。

沈晓媛老师带来了题为《神奇的开关》的微项目复习课。沈老师首先用“缘分灯”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接着以设计、改进“衣柜灯”为任务线,带领学生对电路的设计进行复习和应用,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施分析存在的问题一步步实现设计的迭代和模型的制作,使学生在体验了项目化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内化了知识点,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沈晓媛老师是一位刚走上教师岗位两年的年轻教师,在教学上有想法有激情。在此次教学展示之前,钱力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以团队为单位,从教学内容的甄选、学生学情的分析、课堂环节的实施、实验材料的准备、教学语言的组织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多次研讨和磨课。钱力老师也全程参与,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表达方面为沈老师提供了细致的指导。可以说,沈老师为此次区教学展示做足了准备,也在准备的过程中收获许多。

课后反思,交流收获

切磋琢磨方成玉,一次展示就是一次磨砺,一次磨砺就有一种收获。备课、磨课经历让我体验到准备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一次次的试教中反思,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完善,这其中的滋味有困惑与迷茫,更多的是收获。

首先,项目情境的创设需要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值得探究的真实性问题,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具有一定挑战性,能够发展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在此情境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开展规划与探究活动以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完成项目任务、形成项目成果。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教师需要对项目进一步分解,其中,对子任务的分解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也是我在一次次磨课中发现的不足。要注意驱动性子任务是可探究的、指向明确的,各子任务之间应具有连贯性,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建构整体的知识框架。实施项目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脚手架,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的方向开展探究性活动。

此外,在评价方面我还有很多改善的空间,项目式学习的评价应是“未来取向的评价”,那么相应地,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评价应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生的变化。项目学习的评价不仅对结果进行评价,还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教师要对学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馈,评价学生的项目成果,学生也要在项目结束之前进行系统性反思,总结不足。

——大关实验中学 沈晓媛

工作室的汪小玲老师曾入选拱墅区第二批STEAM教育种子教师,对STEAM教育和项目化教育在科学课堂中的实施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在课堂展示之后,汪老师针对沈老师的课堂以及日常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作了题为《初中科学项目化学习的“三言两语”》的观点分享。汪老师先抛出“微项目学习的起点一定是驱动型问题吗?”、“微项目学习的成果必须是物化的产品吗?”、“微项目学习中的评价量规该何时呈现?”三个问题,再结合实践经验对项目化学习中核心的“挑战”与“迭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描述了对项目化学习未来的发展期待与展望。汪老师的分享引发了与会老师的深入思考,也获得了区科学教研员于浙园老师的认同及肯定。

教研是困难的、是富有挑战性的,但只有在磨砺中前行才能获得充满意义的收获。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我们工作室的同伴会互相帮助、一路同行,在科学教研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努力成为勤思考、肯实践的智慧型教师。

图、文:钱力运河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