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提升苑一学子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苑一教师STEM教育理念和研究能力,3月15日下午,杭州市大关苑第一小学STEM工作室成员在蔡薇校长的带领下开展了第三次STEM研讨课。

本次研讨课由於露梦老师与张犇老师合作展开。首先於老师通过传声筒小游戏,让学生把信息依次传递给后面的同学,并由最后一位学生说出听到的话,学生们在传递过程中感受声音传递的乐趣。接着於老师通过几个小活动,让学生分别在教室不同位置听声音,在门外听声音,用喇叭听声音...学生感受声音,并总结声音传递的规律,为制作声音管道进行了知识的铺垫。

活动结束后,於老师利用地道战中的声音管道引出本课的任务:制作声音管道,将声音传递到教室外面,实现定向传递。老师对管道的长度、成本、传递效果做了明确的要求并与同学们一起解读了量表。每个小小工程师团队们都兴致勃勃,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开始进行管道的设计与成本的计算,整个团队的智慧结晶跃然纸上。

接着,张老师对学生的设计过程进行了指导与点评,为学生解决疑惑,指引方向。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将报纸和卡纸弯曲成一个个管道,进行拼接组装。根据评价标准,小小工程师们不断对成品进行检测与完善。一张张报纸、卡纸在学生们的巧手下制成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管道,学生们兴奋不已。

在评价展示环节,张老师组织全班学生一起对声音管道的进行了客观公正的检测评分。学生用自己小组精心制作的声音管道向门外的同伴传递“密码”,检测声音管道的传递效率。在张老师组织下,小工程师们还一起对制作成本、管道长度、设计亮点进行了评价交流。充分的交流展示让每个小组都能取长补短,继续改进自己的作品。

课后研讨时,蔡薇校长对两位老师的STEM课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本课设计清晰,逻辑流畅,是值得肯定借鉴的。但是从入项活动开始到最终的产品检验,两位教师似乎过多的把目光聚集在学生最后的成品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设计、制作与展示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原因,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在课堂中如何让有效学习真正发生?如何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增量?这是我们在以后的课堂设计中需要不断思路的问题。

每一位工作室的成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起解决课堂难点,探讨改进的方案。每一次的课后研讨总能激发大家的思维与智慧,工作室成员们在研讨交流中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撰 稿:於露梦

摄影:蔡 微

审核:姜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