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全校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增强校园防灾减灾的能力,杭州市虎山幼儿园虎山园区,开展了“没有提前预告,没有固定时间”的突袭式校园消防安全演练活动。
面对突如其来的警报声、走廊过道的滚滚浓烟。我们的教师和孩子们能否经受住考验?是会慌乱地仓皇而逃?还是沉着冷静地结合消防经验,做到不忙不乱有序撤离呢?
一起来看看吧!
演习进行时
1.浓烟、警报来袭
一阵刺鼻的气味钻入了师生的鼻子,“好难闻的气味,怎么啦?哪里着火了吗?”在大家疑惑之时,急促的警报声打破了 怀疑和沉默。”着火啦,快逃呀。”
2.室内室外齐撤离
“拿毛巾!“,在老师们的提醒下,教室内的幼儿纷纷拿毛巾捂住口鼻,开始了撤离。而在户外活动的幼儿则立刻停下了手上的活动,直奔空旷的地方而去。在3分钟左右时间,几乎所有师生全部抵达安全地带。
3.一个不能少
所有人撤离完毕,各班火速向指导员报告班级人数,上报人数时,小四班发现”少”了一个人。在焦急的时刻,指导员说出了实情:“一个小孩子被悄悄的藏起来啦。”
消防大总结
演练中,大部分教师和幼儿都能按照正确的方式有序逃生。但也暴露了诸多问题。
1.部分师生撤离缓慢
面对突发的“火灾”时,教师需以迅速有效的方式组织幼儿快速撤离,在真正的“火灾”面前,速度就是和生命赛跑。
2.忘记携带湿毛巾
面对火灾时,浓烟带来的伤害远大于明火。浸湿的毛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隔离有害、有毒气体的吸入,进而保护撤离的安全。
3.弯腰、扶墙意义大
在演习中,很多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弯腰快速前行,且自发的靠墙撤离。但很多幼儿不知道缘由。在指导员的讲解下,孩子们理解了小动作的重大作用。
“一般火灾都是突发性的,考验的正是被困者的应急处置能力和防范自救能力。此次不提前告知的消防演练,带给教师和幼儿的不仅仅是面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更有对火灾发生时消防意识和消防能力的查漏补缺。在错误中学习、成长比事先告知幼儿“如何做”来得更加有效、更加记忆深刻。他们知道了什么是错误的动作,该如何正确改正,把演习当做真正的火灾逃生。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了逃生常识和熟悉了疏散路线,强化了师幼的安全意识,为促进幼儿园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