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理解与把握“学习任务群”,提升教师在不同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4月23日下午,陆霞名师工作室继续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不同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一文多构。本次活动中,许薇老师和陈洁老师分别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群”视角,对五年级第二学期的课文《跳水》进行设计和课堂展示,工作室成员参与研究与交流,进一步探索两种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样态及教学路径的优化策略。

许老师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并自然、流利地讲述故事。通过揣摩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带领了504班的学生进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逐步理解孩子最终走上横木是猴子与水手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在分析文中孩子的思维过程中,不断思考前因后果,进而体会到水手的三次笑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许老师充满亲和力,循循引导学生。504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陈老师与502班的学生沉浸在“文学阅读”的世界中,通过“听写填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分别聚焦文章前三个自然段,理解描写猴子、水手、孩子的句子,主要以朗读的方式感受语言和人物形象。课堂学习活动清楚明了,学生参与感强,如同身临其境。

在陆霞导师的引领下,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工作室成员们依次发表了观点。陆老师点明了小说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方向,指出许老师的课堂“借助关联词寻找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一大亮点,体现了指向理性思维培养的导向;针对本堂课的教学,也提出了把握单元要素,抓住人物的思维过程构建课堂,可分析四次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情绪的层层递进,逐步分析出孩子爬上桅杆的原因,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对于高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课堂,陆老师指导成员们,要学会“抓大放小”,指出本课可抓住“人物形象”这一重点,分小组讨论猴子和水手的形象特点,再集体研究水手的形象,在人物形象的感悟和联系过程中,体会大师文笔的精妙和文学的无穷魅力。

陆老师借助课堂实例,由浅入深地分析了两种不同学习任务群视角之下的教学思路,又深入浅出地用同种食材的不同“烹饪”方式做比喻,指出不论采取哪种任务群视角,在落实语文要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都要做到殊途同归。

本次活动,既是一次观点碰撞与融合的“机遇”,又是一场思维和文学的“盛宴”。

撰稿 鲁铭慧

摄影 鲁铭慧

审核 陆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