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作为一日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吃什么?怎么吃?吃的东西从哪里来?都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内容。幼儿在与教师共餐的过程中发现了大蒜,并且对这一常见的食材有着进一步好奇与探索的欲望,正是幼儿从日常生活出发去认识世界、探索身边事物的巧妙契机。

跟着我们的镜头一起来看看红缨小伢儿的菜园子里,发生了哪些好玩的事!

缘起

小伢儿的“大蒜”初印象:

一日,午餐快结束时,小朋友一直盯着老师餐盘里的醋大蒜看,颇有兴趣。

老师餐盘里的大蒜

不一会儿,老师接收到一大波来自小朋友的发问与讨论……

悠悠:老师,你这个是什么呀,你怎么不吃?

心心:这个是大蒜呀!臭臭的大蒜,我外公也吃。

棠棠:这个很辣的,我吃过的,可是我一点也不喜欢吃。

汤圆:大蒜有一股刺激的味道。

……

小朋友对大蒜的初印象

教师思考:因此,循着“大蒜具有特殊气味”这一点,我们开始思考能否结合与之有着相似特点的“葱”和“大蒜”来类比探究,在种植、观察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有味道的菜的营养价值,从而养成健康饮食的理念。

二、小伢儿来分地

随着“臭臭的大蒜”话题热度的提升,老师开启了一个新的话题“有味道的三种菜”,和孩子一起种植、观察、品尝“葱”、“大蒜”和“韭菜”。正好,幼儿园有一个自然科学馆,每个班在这里有一块自留地,我们可以在那里种下这三种有味道的菜。

但是,去看了这块地之后小朋友发现,自留地只有一块,怎么办?

任务一:地怎么分?

教师思考: 其实,在亲身观察、体验后,藏在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便一一显现。为进一步推动幼儿自主探究,在幼儿遇到“分地”困惑后,我们认为直接告知幼儿分地方法不如进一步设置任务驱动,并不断支持幼儿对主题的深入探究。因此,我们考虑将园内资源拓展到园外,以幼儿的“分地”任务为切点来设计秋季游学课堂活动——参观八卦田,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对田地的认识。

小朋友们的八卦田见闻

11月10日,中三班的秋季游学之旅开启咯!

八卦田

八卦田里,绿油油的蔬菜、黄澄澄的稻谷、火红火红的柿子犹如一幅幅秋季风景画,映入小朋友的眼帘。我们时而在宽阔的田埂上拾稻穗,时而与一旁的稻草人打个招呼。时而又像一只小鹿在田埂上狂奔起来……

幼儿在八卦田的合影

初识“田垄”

皮皮说:“这个田比幼儿园的菜园大多了……”

妹妹说:“对呀,这么宽的地农民伯伯的手怎么伸进去啊?”

皮皮又说:“看,这里有个凹进去的小路,我们去跑吧,我先跑你们来追我……”

惊喜:“这个小路是用来站人的吗?还是浇水的?”

悠悠说:“是种大蒜的”

皮皮指着一块玉米地:“我们去那里看看,看大蒜种在哪里?”

第二天的晨谈,老师和小朋友分享了一张航拍视角下八卦田的俯瞰图,孩子们很惊喜,不仅是觉得图片很美,还有很多新的想法:

薇薇:“航拍的八卦田跟我们看到的不一样,我们昨天就在这块田里”

俊俊:“这块地就会分好的,有凹进去的一条小路,也有凸出来的”

皮皮:“庄稼应该种在大一些的凸出来的位置,凹进去的小路是走人的,我参观过玉米地,人可以站在小路上摘玉米……”

教师分析:本次八卦田之旅为幼儿接下来的分地做了经验铺垫。孩子们在八卦田里亲身观察、体验,初步感知了田垄的样子以及作用。

一块田里,如何来分配种植三种菜呢?

有了在八卦田的游学实践,分地小分队们先在图纸上进行了划分与设计。

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设计稿吧!

有横分法、竖分法,还有创意分法!孩子还收获了一些自己的数学发现——“一块地分成三份,只需要画两条线就可以了……”

教师思考:设计活动中的“划分”问题在数学领域中其实是“图形的分解与组合问题”,随着设计经验的分享,孩子们还能从中感知图形的分割。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一定还会需要运用到更多数学的思考,可能是对称,也可能是测量……这些都将是数学经验渗透其中的良好契机!

任务二:怎样才能将地分得更平均,分割线更直?

在竖分法得到小朋友的最高票数后,分地小分队便开始了分地实践。

诺诺:“老师,我的路挖着挖着就变歪了……”

妹妹:“可以埋一条线,两头拉住”

俊俊:“我们去找绳子吧,可以用麻绳……”

小朋友用麻绳丈量土地,两头绑在筷子上,筷子插进土地里,拉好线做记号,小朋友用铲子挖太慢了,请来了保安师傅大锄头帮忙,终于将一块地分为三小块。

教师思考:孩子们在确定拉线位置的过程中,运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找到了两边一样长的位置,其中蕴含

的便是对称的方法。

任务三:分好的小路用什么铺?

新问题——挖好的小路脚一踩就往里凹,有时还把脚埋在土里,怎么办呢?

可可:“我们需要铺一条结实的小路!”

惊喜:“对,就是我们春游的时候看到的那种小路!”

教师的思考:孩子的学习润物细无声。当有了在八卦田的实践学习,一点一滴的经验便逐渐迁移到幼儿园的实践中来。

——用什么材料来铺路呢?

孩子们分散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寻找铺路的材料……

小朋友到沙池找来许多鹅卵石,将石头铺在小路上,发现小石头很快又被土埋了。

——第一次铺路失败!

HAPPY在建构室找来许多短木块,铺在小路上,跟小石头情况很像,而且不稳。

——第二次铺路失败!

开心说:“那我们就用两块,也可以三块拼在一起,去拿来试试。”

然而,两块木板包好了很容易散掉。

——第三次铺路失败

圆圆说:“我知道了,木块是可以的,但是你的木头太短,拼起来好辛苦,我们去大草坪找长木条……”

Happy说:“那我们再把它包起来吧!”

之后,幼儿一起合力将包好的小路放进坑里。

任务四:怎么铺才会更稳?

牢固性检验

施昂走上小路,木板一头翘起来,:“怎么像跷跷板?”

围围看到小路翘了起来,立刻拾起刚准备的小木块,两头塞住,小路稳多了。微微也顺手将一旁的鹅卵石塞进缝隙中。

一条稳稳的小路铺好啦,小朋友们一个个笑着走上自己铺的小路,心里泛起满满的成就感。

三、小伢儿来种植

镜头一:植物角水培——蒜

种植小分队们忙着在教室里剥蒜,计划用水培的方法,让蒜抽芽再进行移植,孩子们将蒜一颗颗剥皮,挨挨挤挤地放进纸杯里,浸泡在水里,静待抽芽……

然然说:“水要多一点,这样长得快!”

兮兮所:“不要太多,大蒜身体浸在水里一半就可以了,太多了容易淹死。”

然然说:“那我拍倒出一些水,怎么回事,我的大蒜浮上来了”

元宝:“我太难剥了,我可以不剥吗?我就整个浸泡在水里”

比较观察:谁的蒜长得高长得快

整个蒜 拨开的蒜

镜头二:小菜园土培——葱

另一组幼儿来到小菜园开始种葱,有的幼儿葱头朝上种、有些幼儿根系朝上种,还有些幼儿随意地将葱扔在了土里。到底应该怎么种?根有什么用呢?

科学小实验:会喝水的根系

班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根,有萝卜、香菜、韭菜、洋葱……经过几天根慢慢吸收水分,上面抽芽了。

还有些根喝了有颜色的水,叶子也变色了。

微微:“为什么每一种根都长得不一样呢?”

乒乒:“有些是直直……”

糯糯:“有些根像胡须一样……”

原来,像这样中间有粗粗直直的主根的根系叫做直根系植物,比如萝卜、番薯等等。

而胡须又多又细,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底部的叫做须根系,孩子们还为这些漂亮的根系开展了一次微景观写生,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根系写生作品吧!

教师的策略:

1.价值研判:从游学课堂到分地实践,教师对幼儿的发现不断进行有价值的研判与甄选。比如,秋游回来后针对“田埂”进行了一次谈话,这是一种更精细的讨论,且这样的讨论对后期的活动是有实际价值的。

2.任务驱动: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将问题作为下一个任务驱动,进一步探究推动主题发展,让幼儿的兴趣一直在线。比如从“任务二:怎样才能将地分得更平均,分割线更直?”到“任务三:分好的小路用什么铺?怎么铺才能稳固?”之间的衔接都是幼儿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3.善用资源:在幼儿的探索活动中,用什么样的材料更适宜?材料去哪里找?教师作为整个活动的参与者,需要以环境材料为支架来支持幼儿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借助园区资源,一次次支持幼儿不断试错,终于找到最好的答案。

四、尝尝“有味道的菜”

1.醋大蒜:

小朋友在植物生长的间隙,在生活操作室做了葱油饼、韭菜炒鸡蛋、醋大蒜

棠棠:“这个醋大蒜真好吃,酸酸甜甜的,我可以带给妈妈们尝尝吗?”

大宸宸:“我们做的大蒜一点都不臭对不对?”

乒乓:“是呀,还可以预防感冒呢,我们给上上留一颗,班里就一个人他生病了”

2.葱油饼组:

小辰辰:“我觉得葱没什么好挑出来”

妹妹:“你以前不吃葱的吧?”

小辰辰:“对呀!这个饼真香呀,我不把葱挑出来”

剪葱

品尝

瞧,穿梭在菜园子里的小伢儿们,已经爱上了这些有特殊味道的菜呢!看完这段故事的你,是不是也想赶紧去试试用葱、大蒜和韭菜来制作美食呢?赶快行动吧!

撰稿人:杨佳乐

审核人:林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