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面对“焦虑”,我们常常充满误解,采取错误的应对方式。比如,亚里士多德就曾认为“宣泄”可以释放心理压力,就像开水必须冒气一样。然而,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发泄经常合理化、习惯化、自动化的负面情绪,反而有不好的作用。唯有积极心理的替代、转移和升华,方有效果。为了让老师们摆脱焦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轻装上阵,有效引导孩子的成长,2021年4月6日星期二,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特别邀请省教科院省心理教育中心主任庞红卫博士进行主题讲座,附小周德勇书记、张文杰校长、高巍副校长、新芽班全体教师以及部分骨干班主任参与了本次培训。


庞红卫主任首先阐释了积极心理学中的六大美德和二十四种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美德涵盖了认知层面的智慧,情感层面的勇敢,道德层面的仁爱,行动层面的公正、节制和信仰层面的超越。在儿童教育中,关注六大美德的培养,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投入,会使其在取得成功的同时,心理更加强大,并更具富复原力。



随后,庞老师介绍了培养六种美德的两条途径:一是改变认知。人的意识是主观的,可以被改造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收集相关的素材,引导孩子相信、想象,给予孩子正向引导。二是启动行动,将目标分解、细化,关注孩子的微小改变,最终积累量变为质变。



了解积极心理学理论,有效指导教育实践,是本次活动的核心目标。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庞老师与青年教师、班主任们进行了互动交流。面对老师们提出的如何利用班级管理制度持续性地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营造良好的班风班貌以及有效化解学生的过激举动等问题,庞老师指出,教师的关注重点应该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结果。通过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发挥其优势力量,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问题自然而然地就会减少,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认同感、成就感。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最美好的生活,是活出了你自己优势的生活。对于教师而言,转变视角,发现学生的优点,运用积极力量,不仅会让学生在自信中进步,在快乐中成长,自身也能克服焦虑,寻找到正向力量!

撰稿:李青

摄影:李青

审校: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