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为帮助中学语文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做好职业规划,提高教学水平,5月10日在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举行了杭州市青年语文教师培训活动。胡培兴读写评研修工作室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李洁、潘慧群、沈华、高利四位优秀语文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围绕课堂教学、教育科研、自我成长等话题作了交流分享,青年教师齐聚一堂,沐浴在前辈的引领中。

1

杭州观成实验学校、观成武林中学校长李洁老师分享的话题是“新教师成长,从阅读出发”。一开始,李老师邀请在场老师们一起做了一个小测试:反思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做哪些事,占比分别是多少,每周留多长时间给自己专业的学习,有没有达到人均阅读量。李老师指出,时代飞速变化,碎片化阅读成为阅读的主流,虽然高效,但是会降低我们阅读的专注度,只获得了知识的“量”,没有提升知识的“质”。

李校长结合自身在中学时期的阅读经验,指出阅读对于语文教师的真实意义在于:建构专业精神,生成专业智慧,引领学生阅读。他建议老师们“啃读”一本教学专著,要读透,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跨界阅读,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通过跨领域阅读促进自己的成长。

2

    杭州市源清中学校长潘慧群带来《由本入妙,登堂入室——因文备课》的报告。潘老师提出,不要让课堂的流程制约文本的深度解读。潘老师引入肖培东老师的“备课八思”,指出“文”是文本的具体内容、具体情境、文本特点及文本关涉的文学理论因子,文本的外相关联等,而“备课”就是挖掘文本的原生价值、教材价值、教学价值的过程。备文本,备教学,备反思是我们备课的三个内容。潘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备课的三个视角:“教材视角”“学材视角”“用材视角”,分别贴近“教”“学”和“学评同构,教学一体”。告诫青年教师不要成为教材的宣讲者和教材的搬运工,要试着去形成自己的风格。

3

上城区特级教师沈华交流的话题是“语文教师要用思考和写作过日子”。沈老师的发言可谓笑声与干货“齐飞”。他先用幽默的语言与我们沟通了语文老师的“琐碎日常”,送给我们第一句话“安于生活的庸常和琐碎”;第二句话是“抵抗职业的倦怠感”。语文老师如何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焕发出生生不息的力量呢?——唯有热爱语文,不断生长,才有不死的年轮。

体现在备课上就是要下足“笨功夫”。独立备课、独立研究,少一点“拿来主义”。最后,沈老师建议大家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耕细作,在细微处发现教育的惊喜和价值,每一天活出一个新鲜灿烂的自我。

4

    杭州高级中学副校长高利带来了讲座《专业与职业 初度与初心》。高老师首先回应了沈老师的话题“语文老师的一地鸡毛”,他提出要让学生看到,老师不仅教语文,也爱语文、生活和文学。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教师自身感兴趣的资料,如高老师曾自己制作汉服,穿着汉服上公开课,以此充实课堂,冲淡语文课堂的无聊感。“教书这个事无法回避,所以不妨把它变得更有趣一点。”

关于班级、德育工作,高老师采用每周班级日记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德育工作,也通过这个方法向家长介绍每周班级情况。他还为班里过生日的同学写“嵌名诗”,将自己写诗的兴趣融入到德育工作中,从而反哺语文学科教学。从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出发,高老师认为,文学社等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和初心探索的第二课堂和实践基地;通过建设校办、党办和文学馆,让专业和语文外化为更强大的教育力量。其实语文老师的专业力量,可以生发出很多成果。这些从专业出发的尝试,可以让学生看到,我的语文老师不仅能教语文,更爱语文,也爱生活。高老师将自己定位在“生活家”的身份,去抵御生活中的苟且,格局放开,心态放开,语文是可教可研,也是可活动可生活的。

最后,杨凯峰老师作了活动总结:语文课堂是语文老师的立身之本,语文学科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够与学生发生精神上的交汇,如今新教材、新课标的出现,更对我们提出了新教法的要求,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用心,在生活上用情,与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关系,就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特有功能。

(摄影、撰稿:毛选     审核:胡培兴)

                                          胡培兴读写评研修工作室

                                                 202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