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星言·澜语”再次和大家见面了!古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利用早晨对孩子进行教育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晨会也由此应运而生。它是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的十分钟教育课程,它作为校级常规德育教育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短小精悍的晨会是孩子们丰富的精神食粮、成长的有力帮手。
晨会的内容涵盖主题微党课、团课、队课、社会实践分享,涉及到对学生志教育、礼教育、法教育、安全教育等,具有信息增量与思维深度。晨会由师生共同参与,学生可以自主报名,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自主管理的能力,让更多的孩子敢于在集体面前发言,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晨会为孩子们的一星期注入了新的能量!让我们一睹他们的风采。
晨会主持人:703班李忠轩
704班江哲涵进行晨会演讲
明礼,民族之魂
大家好,我是704班的江哲涵,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明礼,民族之魂》。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有一种文化,犹如一道霹雳,贯穿了中华儿女的思想,又像一种元素,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液,更像一盏明灯,点亮了中华儿女前进的方向。
是什么?用他独具的内涵征服了一个又一个民族?是什么?让一个民族在几千年长河历史中脱颖而出,闪烁着如此鲜明华丽的光芒?
它是礼仪。自古以来,懂得礼仪的人就会得到他人赞许,古有程门立雪尊师,有孔融让梨尊长,有三顾茅庐恭敬,有香九龄的温习孝亲,虽然这些人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但是这些佳话,千古传颂,这就是明礼谦逊精神的力量。
然而,在时代飞速开展的今天,然而,有些人却丢弃了它,对于呕心沥血的师长,少了几份尊敬,多了几份挑剔,对待需要帮助的同学,少了几份关怀,多了几份疏远,对待他人援助,少了几份尊重,多了几份冷漠。中国的传统美德正在逐渐被我们所丢弃。
那什么是明礼呢?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曾说过:人无礼那么不身,事无礼那么不成,国无礼那么不宁。一个人不讲礼貌,不受约束,就会变得不讲文明。做到明礼其实很简单。
明礼就是讲礼貌,是见面问好,经常微笑,说话客气,待人谦虚。是尊敬师长,尊敬父母,帮助同学,团结友爱,是守时守信,知错就改。是尊重他人付出,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明礼是懂礼仪,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是着装体面,谈吐优雅,是保持整洁,勤剪指甲。明礼是维护公共秩序,是热爱班集体,维护校园文明。
梁启超成说过: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未来的接班人,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朱惠颖老师进行晨会演讲
怎样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怎样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有修养是什么意思,怎么样的人算是有修养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提及“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这样的用词,可见文化、道德都是修养的一部分。但这还远远不够,真正的修养,是一个综合概念,当我们说一个人有修养的时候,往往是指一个人有高尚的品质,丰富的学识,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呢?
首先,我们要多读书,读书才能明理,才能拥有丰富的知识。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无能的愤怒最能破坏我们的修养。多读书,我们才能从前人的智慧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帮助我们明白事情的道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自己也理解他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此我们才能对许多发生的事情都能有预期,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并且能够想办法解决,这样也就不容易被恐惧和愤怒破坏我们的修养。可以说,知识是我们的底气。
知书,还需识礼。孔子有云:“文质彬彬,然后有礼。”礼是高尚的道德品质最重要的外在表现。
这个礼不单单是讲礼貌,它既在人的内心,也在人的行为。在内心上,我们应当懂得尊重他人,度己及人。当你懂得为他人着想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具有优秀品格的人了。在行为上,守规则、知礼仪,行为符合规范,方可安身立命。比如在个人交往时,有契约精神,不依附,不越界,与人为善,开玩笑注意他人的感受。比如在社会规范中,不随地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不争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等等。
修养不同于教养,修养是一种美德,是崇高人生的内在力量:植根于内心的东西,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这就需要我们时时自省,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静坐观心,真妄毕现”。不断自省,不断修炼,慢慢稳妥慢慢宽容,才能把石头一样的自己,打磨成温润的璞玉。真正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修养无法用具体的外物如地位、金钱、学历去衡量,但却人人都能感受到,让我们一起努力起来,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做一个具有高远气度、严谨节操、高雅情趣的人。
704班李泽豪进行值周总结
程东英老师进行总结发言
自信和表达,互动和提升
星言·澜语就是你展现风采的最好舞台!
统稿:黄 琦
摄影:黄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