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和睦幼儿园,是拱墅区2020年认定的“(编织、刺绣)传承教学基地”。刺绣和编织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线艺活动是用生活中的各种线,通过孩子们巧妙的双手,运用粘贴、缠绕、编织和刺绣等技法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线艺基地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刺绣,融合现代艺术,书写着丰富多彩的线艺活动。

在拱墅区“非遗进校园”的背景下,2021年4月14日及4月21日下午,杭州和睦幼儿园邀请到了畲族刺绣传承人林其番老师,走进南园线艺基地,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独具韵味的非遗进校园“刺绣”活动。

林其番老师,中国(浙江)畲族服饰设计十佳设计师、浙江唯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刺绣”项目传承人、2020年度拱墅工匠,走访各地的畲绣前辈、民间艺人以传承、弘扬畲族刺绣为己任。

林老师首先为孩子们展示了多彩各异的传统刺绣作品,如大红喜字、百鸟朝凤、传统绣布等。林老师还和幼儿们解说畲族绣的一些传统绣图案:“畲绣主要是以一些植物上纹路以及动物身上的图案为主,在旁边会有牡丹、梅花、龙虎等吉祥动植物的图案,几何纹饰多为缠枝、云头、云勾、山脊、海牙以及八卦、万字形等纹样。”孩子们摸摸、看看,在欣赏的过程中被精致的图案、精美的做工所深深吸引,赞叹不绝。

欣赏之后就要亲自体验刺绣啦,林老师紧接着给每个小朋友分发了绣绷、绣针、国旗以及细细的毛线,今天要刺绣的主题是“五星红旗”。林老师为孩子们示范了穿针、打结以及刺绣的方法“我们可以按照画五角星的方式来刺绣,你们知道怎么画五角星吗?”

在林老师示范之后,孩子们便拿起了绣针开始了自己的刺绣,小小的绣针对于孩子们来说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个小小刺绣家们认真得看着穿针的位置,细致、耐心得从一面绣到另一面,循环往复地做着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的动作,代表着五颗星星的黄色丝线,在一双双巧手下与国旗上的星星紧紧相连。

在孩子们的努力下,一面面各具特色的刺绣国旗作品诞生啦,今年可是建党100周年,和睦幼儿园的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尊敬。

通过这样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幼儿在“刺绣”中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美,激发了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感受传统的民族文化。古老的畲族民间刺绣工艺,相信会在孩子们的巧手中一直传承下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的杭州和睦幼儿园线艺基地,也会继续在热爱与坚持中传承这些富有魅力的民间手工艺术形式。

撰稿:楼益诚

摄影:楼益诚

审核: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