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越努力越幸运,幸福来自优秀的内涵。”也有人说:“快乐了,幸福了,也许有一天,优秀就会不期而遇”。教育是一场修行,任重而道远,教师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学生影响深远。如何给予学生充满正能量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值得每位教师深思。2019学年,杭州市小河小学(拱墅区教育研究院附属学校)开展了研读积极心理学原著活动,全体老师共读了马丁·塞利格曼著的《持续的幸福》一书。

为了更好地交流老师们的读书心得,激发大家对学校幸福教育理念的理解和交流,2020年1月16日,小河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辩论赛,正方辩题为“先幸福后优秀”,反方辩题为“先优秀后幸福”。

赛前,经过抽签决定了正反方阵营。正方:一、二、三年级,反方:四、五、六年级。12位辩手一经确定,教科室就邀请周华校长对辩手们进行了赛前培训,辩手们清晰了赛制及注意事项,投入了紧张的观点材料收集与整理中。

1月16日早上9点,所有辩手、评委、观众准时来到了现场。辩论赛在大会主席窦蒋芸的主持中拉开了帷幕。正反方辩手激昂地介绍了自己的队名和口号,使得辩论赛的氛围一下子热烈起来。

首先,正方一辩洪愿老师率先进行开篇陈词,他提到“《持续的幸福》2.0理论将幸福定义为积极情绪、积极的人际关系、投入、意义和成就。周校长曾在新浪浙江名校长访谈里提到: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幸福,优秀是无止境的,幸福可以自我满足,孩子只有先感受到幸福,才会变得更优秀。作为平凡老师的我们,不敢保证培养的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生,但我们以‘丰富当下幸福,奠基未来幸福’的理念育人”。反方一辩的开篇陈词则提到:马丁·塞利格曼先生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对“真实的幸福”与“持续的幸福”的不同理解。前者用生活满意度作为度量的标准,后者,则用积极的情绪、自主的投入追求人生的意义,处理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以换取相应的成就来度量。但不管用哪一种标准去度量,都需要去努力,去不断地充实提升自己。唯有不断提升、丰富自己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感受幸福。”

而后进行的攻辩、自由辩环节引发了浓浓的火药味。双方就“先优秀还是先幸福”进行了自我的辩证,并对对方辩题漏洞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剖析。“如果你一辈子没有达到优秀,就是一个普通大众,难道你要抛弃幸福的权利吗?”、“人自我优秀的过程同样带来了幸福的感受,如何解释“虎妈”的事例中的先优秀后幸福呢?”一个个问题叩问教育者的心灵,也促使教师们思考着、反思着。

台上热烈的你争我辩,激起了台下双方阵营中观众的参赛欲。观众补充环节,把台上的唇枪舌战扩展到了台下,“明天领成绩报告单时,是谁最幸福?努力变得优秀的孩子还是平时贪图享乐的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重视培养幸福的学生还是优秀的学生呢?”、“某个孩子在我们眼里他很优秀,这并不代表他就有幸福的能力。因此,幸福是一种比优秀要求更高的能力。”.......精彩的言论引发了观众们的阵阵喝彩与欢呼,气氛异常热烈。辩论赛在双方四辩立意深远的总结陈词中意犹未尽地结束了。

周华校长对辩论赛中每个环节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认为正方一辩开篇陈词有利有据,反方二、三辩有奇招。辩论应该努力自圆其说,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地找到对方弱点进行有效攻辩。观众补充环节的精彩,说明老师们对《持续的幸福》一书深有心得体会。最后,周华校长就本次辩论赛的命题阐明了自己的教育观:幸福的人未必像我们所说的很优秀,优秀的人未必就幸福。幸福与优秀不应该有矛盾,我们应该把幸福与优秀统一起来,让幸福为优秀加动力,让优秀为幸福添品质。长期以来,我们学校教育比较关注传授让学生优秀的方法,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传授让学生幸福的方法,关注孩子们的情绪调控,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我们要在幸福中培养优秀的学生,让学生既优秀又幸福。。

一场新颖有趣的读书辩论赛在老师们的声声喝彩中结束了,但辩论场上那一个个有深度的问话,一句句对幸福教育内涵的金句解读,相信带给老师们的将是心灵的洗涤。

撰稿:项晓敏

摄影:郑望阳

审稿:李建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