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推进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研究和使用力度,深入教学实践,提高课程有效性,提升教师把握新教材的能力,2021年4月23日,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承办了杭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90学时培训活动暨拱墅区课堂教学展评活动。

莅临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杭州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副主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方丽敏老师;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赵春艳老师;杭州市滨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胡耿民老师;杭州市钱塘新区教师教育学院教研员张育花老师和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教研员蒋雪飞老师。

首先,老师们一同聆听了三节风格迥异的优质课。

第一节课,是由卖鱼桥小学张学文老师和卖小602班的孩子合作呈现的《探访古代文明》。张老师从孩子们熟知的良渚文化引入,带着孩子一同进入良渚考古之旅,探访古代文明。接着,利用“考古盲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查阅丰富的历史资料,观看相关微课视频,共同探讨良渚文明的建筑、食物、用具和文字。随后,又从良渚文明引到人类早期文明,通过观察早期文明“分布图”、“地形图”和“纬度图”,引导学生发现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条件。最后,张老师让孩子们结合课前调查,说说世界各地区人民为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明白世界文明发展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本堂课,为学生探索古代文明打开一扇窗,学生看到了窗外美丽的风景,拓宽了视野,发展了能力。

古代文明新奇有趣,现代科技也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第二节课,新华实验小学的王学琦老师和602班的孩子就驾着科技的飞船,在科技世界探索奥秘,合作展现了《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的学习过程。王老师从孩子们经常使用的智能手表引入,打一打电话、查一查路线,巧妙自然地引领学生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接着,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资料,共同探究三次科技革命的秘密。在交流过程中,王老师借助了丰富的微课视频,带着大家切实地感受到了科技革命的浪潮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最后,王老师启发学生从辩证的角度看待科技,明白科技是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科技,造福人类。在思辨的过程中,学生有所思,有所获。

在公共空间中,怎样的行为举止才是恰当的?怎样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呢?文澜实验学校的吴芙霞老师和新华实验小学505班的孩子带领现场老师们一起走进了《我们的公共生活》,揭晓了问题的答案。吴老师从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展示了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医院、超市等公共场所的照片,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接着,吴老师引导学生在同伴的分享中发现公共生活的多样化。又借助公共生活调查单,让孩子们在热烈的讨论与分享中体会到公共生活的意义。之后,吴老师通过情境创设与小组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学习“公共场合的行为规则”,使同学们在了解公共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同时,又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参与公共生活。

    每一个精彩课堂都离不开教研团队的精心打磨,每一个动人瞬间都离不开授课老师的深入思考。课后,三位授课教师分别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磨课历程、点滴感悟以及疑惑,字字用心,发人深省。

最后,杭州市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方丽敏老师对三位授课教师的课堂进行了细致又独到的评价。方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给予了充分肯定,赞扬朝气蓬勃的年轻老师们积极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方老师首先表扬了吴老师课堂中所贯彻的生活气息,然后从“课前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课堂提问时及时提炼学生回答中的信息要点”两方面,解答了吴老师的疑问,为她指点迷津。对于王老师的课,方老师认为课上通过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科学技术去探索三次工业革命的设计十分出彩,只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学生才能有所感、有所悟。最后,方老师对张老师巧妙的课堂设计表示欣赏,例举了多个亮点,引发大家思考和学习,同时也对张老师课堂环节的衔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她认为比起语言直接推进,更好的做法是以本课重点教学内容为衔接点,引发学生更深一轮的思考和探索,既保证课堂直指教学目标,又能带领学生更深入的解读文本。

下午,参加培训的老师们分组讨论,针对上午的三节课,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如何进行同课异构,在讨论中进行着思维的碰撞。在活动的最后,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在观课、磨课中思考与总结,一本本活动笔记记录得满满当当,这是老师们在研修过程中智慧的结晶。

    本次活动,是一场学科教学的深入学习,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每一位老师都被“卷”入,每一位老师都享受着被“熏陶”。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大家在对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理解和对教学的实践方向等方面都有所感悟,不虚此行。

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

周昕、吴易 撰稿

吴泽琪、邵博文 摄影

汪抒怡 审稿

202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