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知中学语文组举行了一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本次参与“同课异构”的老师分别为任教于七年级的于子舒老师和任教于九年级的徐筱茹老师。

本着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目的,语文教研组长吴桂林老师希望抓住这次区新秀杯参赛人员的组内选拔活动的契机,以八年级的课文《灯笼》为抓手,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提前一天告知课题,借班上课,希望同组老师能从这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中,从她们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激发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并且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同课异构,亦如亦舒

两位老师从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视角出发,对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一文进行了不同的解读,演绎了不同的精彩。

徐筱茹老师依文而教,以任务驱动来设计整堂课,通过“提着灯笼,结缘份”——“高挂灯笼,寻光明”——“制作灯笼,书回忆”三个任务引导学生理清文本,体味情思。

(徐筱茹老师执教808班)

于子舒老师另辟蹊径,在综合考虑课型以及学情的情况下,采用了以读促写的形式,把文本当作写作范例进行学习,以“如何写好民俗类散文”为主题,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围绕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质,归纳出“一线贯穿明思路”、“首尾呼应见匠心”、“情感奔涌展抱负”、“家国情怀显真章”四条文本组织方法,学生当场练笔,收到较好实效。

(于子舒老师执教802班)

同课显精彩,异构扬个性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问只有通过切磋琢磨才会更精湛。组内老师就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展开分享交流探讨。

李霖老师评点徐筱茹老师的课发挥学生主体性,品悟文字背后的情思,拓展深化“灯笼”意味,其文化、历史、家国情怀有机交织。而于子舒老师以大单元教学出发,以教材设计教学,将《灯笼》这一自读课文设计为“读写结合,以写促读”课型,很值得肯定和学习。

任潇老师表扬徐筱茹老师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词句去领略和分析,让学生切实体悟到作者的那份温情、温馨、温暖。于子舒老师则抓住自读课特点,让学生以自己熟悉的“过年”入手展开描写,由小及大,卒章显志。

其他老师也都感受到,两位老师根据学生学情,立足学科素养,立足智慧课堂,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精彩地呈现了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也体现出教师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徐筱茹老师从容自如,恬淡有味;于子舒老师自如舒张,大开大合,真的是“同课显精彩,异构扬个性”,并由此打开了听课教师今后的教学思路。

其志弥坚,其行更远

“同课异构”活动是思想的交流,是思维的碰撞,是知识的帮、带,是技能的传授。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展示出行知青年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的飞跃,我们看到了老师们不断成长的力量,更看到了老师们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的决心和行动,也期待她们走得更稳更远。

撰稿:陈懿莉、吴桂林

摄影:陈懿莉、吴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