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5月16日,郤玲亚名师乡村工作室如期来到杭州余杭汀州学校举行。本次工作室活动以培养青年教师的个案管理和研究能力为主题,通过个训课评比、研究成果指导、思维导图学习三种途径展开研修。

个训评比 探索个案

个训课是集中展现教师特殊教育专业技能的重要阵地。5月14日-15日,郤玲亚老师带领4名名师乡村工作室成员参加了余杭汀州学校教学(个训)比武,与其他5名教师一同进行评比。本次教学比武涵盖绘本阅读、PECS、语训、精细动作训练、动作训练、感统训练、蒙氏注意力训练等多领域,对象涵盖智力障碍、自闭症、唐氏综合症等多类残障儿童。工作室成员们基于《脑力式身心语言潜能检测》对儿童的脑功能分析,针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优劣势合理设置训练目标,通过多样的形式展开个训。

祝长雪老师以大龙球作为一名自闭症儿童的强化物,创造情景引导儿童正确运用图片主动发起与老师的沟通。

郤老师点评:祝老师的课堂专业而且规范。但是在训练内容上,需要设置更多、更丰富的环境,合理利用环境中多样的刺激,迁移儿童的图片沟通能力。

王安婷老师的语训课充分利用了真实的环境,创设了生日宴会的情景,激发儿童在多个环节中向老师和同伴表达“我需要……”的句子。

郤老师点评:特殊儿童语言训练需要基于专业的评估,对生活情景的应用要更赋有趣味性、动态生成性,不要将完整的情景分解成为分裂的片段。同时对于唐氏综合症儿童,需要在训练目标句式的同时,关注儿童的言语清晰度。

胡斌老师借助蒙氏教具——圆柱体阶梯对一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展开了教学。以操作和游戏为主,通过教学组织让个体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性。

郤老师点评:胡老师的个训课思路清晰,和孩子的互动性强。但是要加强发展心理学的基础,注意力有多种品质,在个训需要定位准确。

沈健良老师以发展儿童的本体觉、平衡觉及前庭刺激为目标,设计了《迷路的小青蛙》一课,让孩子扮演小青蛙,完成仰卧位稳定性训练、走独木桥、跨越障碍、跳障碍、深蹲等一系列的感觉统合训练。

郤老师点评:沈老师的课设计得非常有趣,牢牢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把训练集中到课堂中来,既是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又是完整的课堂,目标清晰,内容安排充实但不冗杂。

在评比结束后,郤老师总结道,就像写研究成果,个训课也有关键词。个训课的关键词是训练和课。个训课是训练,一方面训练要有序,个训课需要展现出序列中的一个点,另一方面个训像训练一样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与量,只有积累,才有质变。同时,个训课是课,它不同于体工队的训练,个训课要把训练的内容放到情境中完整,课堂要充满情境性和趣味性。

论文指导 助力成长

论文成果是老师研究态工作的提炼。在课堂之外,郤玲亚老师对每位成员的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也提出了要求。本月活动中,共有3名工作室成员和其他4名老师撰写了论文成果,包括沈建良老师的《关于培智学校视力障碍儿童数数技能的个案研究》、齐梦菱老师的《视觉流程图:培智学校低段语文课文阅读复述的策略研究》以及祝长雪老师的《小蜗牛的数学课堂培智中段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演绎》等。

每位老师首先向郤老师汇报了自己的论文,阐述了研究的由来、研究的设想、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结果。郤老师针对每位老师的课题,从选题和撰写思路上对老师进行提问,梳理论文的结构和专业支持点,细致地帮助老师们厘清思路,规范论文的格式。郤老师指出,老师们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在很多地方体现出堆砌材料的问题。论文与工作记录不同,并不是每一环节都要详细地记录。论文要清晰地展现出作者的观点,牢牢抓住关键词展开,要有重点和主线,要有详有略。

七位老师也提出了论文撰写过程中的疑惑,郤老师一一进行了回复。工作室几名成员都是第一次撰写论文,还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但在郤老师的指导下,每个成员和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思维导图 规范研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前面几次的论文指导中,郤玲亚老师发现了工作室成员在开展研究中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成员们缺乏一些基础的研究规范,对于研究如何开展,大家的思路还不够清晰。针对这一问题,郤老师应用X-MIND软件,编制了《一般课题研究方案》、《小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报告的撰写》三个思维导图,在本次工作室活动中,向成员们解读课题方案、研究报告的基本构成。

郤老师结合自己的课题,分析了课题方案、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撰写研究综述,如何书写理论基础和假设,如何描述操作定义……每一块的撰写需要遵循什么样的规范和技巧,郤老师分析得很详细。郤老师还针对如何查阅资料的问题给出了实用性的指导,向老师们推荐了多种可供查找材料的数据库和网站。

通过这次培训,老师们对课题方案和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更加清晰,相信成员们会做出更加规范的专业研究。

本月的名师乡村工作室活动落下尾声,工作室的成员们会在郤老师的带领下,一路相伴,砥砺前行。

报道:董玮倩

审核:郤玲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