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万象更新,为了进一步探索课堂教学新途径,提升青年教师的音乐专业和教学能力,将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真正落实在课题教学实践中, 2023年6月7日,汤红霞名师工作室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深度教学研讨活动在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师中心举行,在汤红霞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室的伙伴齐聚一堂。本次研讨活动共分为两个板块,教师课堂乐器之口琴技能提升和市级优质课观摩课例分析。

    口琴小巧轻盈,便于携带,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易于学习。同时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非常适合作为校内的音乐素养拓展乐器。在本次口琴技能提升培训中,汤老师首先帮助年轻老师巩固了口琴吹奏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进行了口琴新式吹奏方法的教学。老师们一边操练吹奏技巧一边感受音乐的感染力,让“美育”从“师”扎根,从“生”发芽。


    感受了音律之美,老师们就课堂的深度教学和核心素养展开了热烈研讨。三位年轻老师通过对市优质课评比观摩中的课例进行分析,从环节设计、目标达成以及自我反思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汤老师针对年轻教师们的思考做出指导,既指出了优质课中值得借鉴的地方,也对老师们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创设方向。她认为不管课堂上老师的表现怎么样,我们重点要关注到学生是否真正得到了有效的体验,是否能和老师的教相融,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杨梦炎:

杭州市学军小学的金梦楠老师今天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音乐歌唱教学课——《春天举行音乐会》。首先金老师用模拟春天的声响,用打击乐器把春带入了课堂。随后引入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时,学生非常主动地捕捉到了藏在歌曲中的各种“春声”:春雨、春风、春雷、春水。还在此环节中加入了有节奏、有力度地朗读歌词,解决了八分休止符的难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用纸张作为道具探索“春声”。吹、弹、搓…等方式惟妙惟肖地把音乐课堂营造成了一个春天音乐会地现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在学唱歌曲地过程中金老师循循善诱,除了歌唱技巧的指导外,还把歌曲处理的歌唱细节,自然融入其中。如春雨、春风两乐句中前后线和点的对比;春雷乐句中的渐强;在歌曲最后的顿音表现等等。还有律动的辅助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临近结尾还通过“春”回顾了《柳树姑娘》,并按其中支声伴唱地形式为《春天举行音乐会》做了改编。最后串连“诗朗诵《春晓》——春天举行音乐会——创编版《春晓》”把一场真正的音乐会展示给了大家,在优美的《春之声》中结束了课堂。整堂课内容扎实又流畅,有回顾也有知新,有思考还有提高。无论是课堂中的学生还是观课的老师,仿佛真的置身于一场音乐会中,直至结束依旧回味。

蔡咪:

滨江区杭州市创意城小学的黄燕老师带来了《外婆的澎湖湾》。整节课充满流行色彩,课堂氛围轻松愉悦。课堂伊始,直接切入《外婆的澎湖湾》,感受歌曲的情绪,并用海洋鼓模拟海声,黄老师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拉到了广阔无际的海边,紧接着师生深情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突出情感体验,学生的体验感也较强。课中黄老师带领学生通过拍手、身体律动感受切分节奏、平八分节奏,通过qie、ci、qu、pe区分乐句,学生也有了简单的阿卡贝拉初体验。伴着着ipad库乐队中吉他音色的出现,学生兴趣高涨,课堂达到一个小高潮,师生配合演唱歌曲,情感得到升华。黄老师继续在音乐中讲述原唱潘安邦与自己外婆的故事,感人至深,课堂也从知识技能的掌握过度到情感体验。最后黄老师提到《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70年代台湾校园歌曲,那现在的校园流行歌曲又是怎么样的呢?一首《孤勇者》带着学生们继续深入阿卡贝拉,最后在自创的阿卡贝拉中结束课堂。黄老师整节课环环相扣,有亮点、有落实、有合作、有引领,形式新颖,带学生们走近非常感兴趣的流行音乐,用不同的音乐表演形式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贺知章学校的陈瑶老师教师带给我们的是四年级的《土风舞》,陈老师用星光恰恰恰导入,加强节奏练习,一年级和四年级关联,复习了一年级的曲目也引出土风舞中重复的节奏和乐句。通过节奏律动,教师歌唱示范,进行歌曲的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充分。从一段视频中认识什么是土风舞,并从视频中观察舞蹈的特点。在舞蹈中感受歌曲的旋律特性和土风舞的音乐风格。从节奏节拍的认知进阶到歌曲旋律的学习,学唱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旋律中的秘密,生成技能知识点———模进。在重复和变化的秘密中将开心喜悦的情绪推向高潮。在反复熟悉和练习中最后在欢快地跳土风舞中结束今天的课堂。整节课环节清晰,环节紧密,学生沉浸于节拍的快乐中。

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王小张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两只小象》。整节课活泼可爱,体现了低段唱游课的特色,学生沉浸其中。用听妈妈的话导入,采用了现在最流行的音乐在小小的花园里为背景引导学生踩水花,凸出音乐强弱这个要素,引出强弱弱的3/4,用法国号过度情境,在法国号的歌声中再次感受3/4。老师用小猫、小狗、老虎三种不同的动物引导学生发出不一样的音色。学生沉浸在角色扮演中,用两只小象的旋律通过改编歌词侧面熟悉两只小象的旋律。学生通过聆听,模仿演唱,接龙演唱进一步熟悉两只小象的旋律。利用柯尔文手势稳定音准,在动听的歌声中引出两只小象。最后在热烈的非洲歌曲中感受非洲人民的热情,感受非洲音乐的热烈,现场气氛非常欢腾。

反思:本次杭州市优质课评比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一共15节课,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我从中看出了教师的素养需日日操练,日常课堂的落实也是多么重要。这几天的学习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深度学习之“深”指的是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课堂也是生本课堂的最好体验。核心素养之“实”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促进自我终身发展的素养落实。我也感受到上好一节课不容易,要用最新的理念,最严谨的态度对待课堂,才能生成有效的课堂。教师的素养不代表学生的素养,教师的能力不代表学生的能力,课堂是学生的,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教师和学生是互相学习的。“素养”“深度”“生本”是三个很难琢磨的词,也是我们新常态音乐课堂最需要达成的三个词。
    丁娅玲:
    陈独秀老师执教的《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循序渐进,从课堂伊始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导入教学,让学生关联二下已学歌曲,从活泼欢快的节奏特点,感受维族音乐的情绪、风格,通过简短生动的介绍小花帽、民族服饰,热情的维族舞蹈,让学生充分进入到新课的情境当中。
    随后,就维族音乐中的节奏特点“切分节奏”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拍节奏、加入歌词感受节奏、强调切分节奏的短音长音,在歌词中找到切分节奏,并带上节奏的特点读歌词,运用多种形式,突破节奏的教学难点,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切分节奏演唱时的声音的弹性和推动感。特别是用“甜甜的葡萄、酸酸的葡萄”感受节奏特点时,引导的非常生动形象。作为歌唱课的导入环节,陈老师以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听觉、动觉、视觉等各个感官,让学生在切分节奏这一技能中,紧紧围绕新疆音乐风格,带领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感悟、理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表达中,充满趣味。
    在第二个主要教学环节,简谱视唱中,陈老师运用钢琴、图形谱来让学生从表层的体验走向深层体验。比如图形谱中使用的葡萄和藤蔓这两种和课题非常契合的植物,即体现了新疆地区的特色,加深了学生在作品中对音乐基本形象的认知,又从视觉上区分了旋律中的“连贯”和“颗粒感”的演唱要求,这样富有趣味性的图谱,以联觉的方式把握音乐要素,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不同乐段中歌曲的旋律走向、节奏强弱、音色音准和情绪变化等,为学生基于聆听感受参与体验与表现实践提供了生动的引导。
    在歌词演唱时,对于重音记号、节奏密集处、衬词、以及长音的歌词,陈老师都巧妙的运用了带有维族舞蹈感觉的动作(比如拍、托、跺)来进行辅助演唱,陈老师热情饱满和学生的多边互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新疆人民在歌舞中的愉悦、畅快。整个教唱环节,陈老师对学生音色音准的观察细致准确,无论是强调附点时前长后短的气息和力度,还是音高上行时“立在眉心“的稳定度,都非常及时、清晰的对学生做出了要求和指导。

从符合学生的音乐认知规律初步感知→交流感受→介绍作品人文背景→视唱简谱→歌曲教学→观看表演(体验音乐情绪与旋律特点,联想形象与情景,并实践体验)→完整演绎(反馈学习效果),学生始终沉浸在“维族歌舞的情境”中,与教师、同伴共同分享音乐要素及其变化所带来的丰富感受,整体建构知识,不断的生长经验,体会音乐学习的快乐。

反思:本次市级优质课评比观摩的机会十分难得。课堂紧扣“深度学习”又具有创新性,教学活动生动有趣,环环相扣,呈逐步递增的线性序列。在观摩中,我也像是台上的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授课老师的引导在享受音乐。从这次观摩学习中,我感受到音乐课堂上践行“深度学习”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引导。从生的角度必须要通过知识和经验的转化,让学生从以往的学习经验中将新旧知识进行关联,从而建立结构化;而教师要有大局观,从整体的学科知识体系出发,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并提供具体的教学支架。本次市级优质课评比观摩中,每一堂课都在落实以审美感知为前提的深度学习下学科核心素养。从这些优质课中证明,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音乐课堂,实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高度结合与统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实现了由“学习知识”向“知识建构”的转型,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深度体验学习内容,最终提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名师的指引。本次汤红霞名师工作教学能力研讨活动,老师们收获颇丰。不仅从观课评课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教学妙招,也在汤老师的点评下提升了对课标的认识,打开了教学思路。相信在名师的带领下,青年教师们的教学教研水平将稳步提高。

撰稿:丁娅玲

摄影:工作室成员

审稿:汤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