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更好地使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策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月11日下午,我校语文教研组齐聚会议室,学习了杭州市小学“古诗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专题研讨活动中的优秀课例,并进行了研讨。

首先,教研组的老师们一起观摩了来自杭州钱江新城实验小学的冯飞老师的《从军行》和来自杭州市钱塘新区幸福河小学的徐小红老师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冯老师的《从军行》将朗读贯穿始终。学生跟着老师的引领,循序渐进的,感情越来越浓厚,读出了王昌龄写此诗时的悲哀与无奈。通过把王昌龄写的《出塞》中的和“万里长征人未还”和“不破楼兰终不还”,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徐老师一亮相,就给人“喜气洋洋”的感觉。高扬的语调,激情洋溢的身体语言,感染了在场的学生。徐老师首先抓住了诗中四个古今异义的词语,落实读音和意思。然后抓住了诗眼“喜”,让学生寻找古诗里能体现喜的词语或短语,并且最后还把这些关键词分成了动作、心理和神态。课堂最后还让学生进行吟唱,徐老师的素养让人佩服。两位老师的古诗课都体现了自主学习,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理念,值得学习!

学习完两节课例后,就如何在古诗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进行了研讨。

岳加珺老师认为,古诗的语言重在感悟,而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第一节课中,老师不仅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才能落实到思维。

徐美杭老师认为运用联想和想象,激活、拓展学生思维。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创造离不开想象。丰富想象力是人们漫游知识天空的强劲翅膀。教学中两位老师注意让学生展开想象。小学生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开展创新性学习的最佳时机。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能够透过作品语言的表面含义,去领会作品的深层意味的情和趣。而想象和联想是最活跃的因素,它让学生在读懂作品的前提,运用知识、经验和艺术感悟力,填补由于作品的跳跃性而留下的空白,深入诗歌语言所构筑的境界,学生运用想象穿越时代的变迁,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

葛正敏老师则发表了不同见解,他认为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当今语文教学中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与策略去提高。他觉得教师要有意识,还有教师本人文学修养也要有一定的水平,否则好心办坏事。今天的《从军行》,教师非常注重朗读指导,反复读,但是质量提升了吗?问题在哪里呢?原因是孩子们对特定的历史、战争都不了解,所以读得抑扬顿挫,但无情!他认为在诗词鉴赏前对写作背景了解很重要,教师适当指导,诗的意思和主题,学生都会感悟到,读的质量也会提升,而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有质的飞跃。

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火花四溢。语文课堂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任重道远,希望今后能更系统的学习有关课堂教学的有关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我,让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宽。

                                                      撰稿:李 霞

                                                      审稿:岳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