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5月20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行知中学科学组举行了一场精彩的“同课异构”的教学演武活动。本次参与“同课异构”的老师分别为任教八年级的徐红花老师、杨晓夏老师和张文平老师。本着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目的,科学组郑小芬老师希望抓住这次区新秀杯参赛人员的组内选拔活动的契机,以八年级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复习课》为抓手,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展开活动。活动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行知中学张文平老师、杨晓夏老师和徐红花老师针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带来了综合复习课。二是组内老师对这三节课进行点评。

首先是徐红花老师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复习课。徐老师采用知识竞答的活动环节引入新课并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一方面,课堂带入既轻松又自然,另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紧接着徐老师通过题目检测,引导学生比较在一片叶子中进行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带领学生通过一步一步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料的消耗和产物的生成,进一步绘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模型。最后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大棚种植的实际问题。整节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能力得到整体性的提升。

第二节是张文平老师带来的《“科学探究方案的设计:植物的光合作用”》。张老师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史引入新课,促使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张老师首先通过课本典型实验: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总结出探究方案的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紧接着引导学生根据上面探究方案设计的分析,任选光合作用的一个角度进行实验设计,一方面复习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方案的设计,达成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是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动态分析,在张老师引导下,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更加严谨,自变量更加多样化,同时,学习任务层层递进,学习目标各个击破,有效提高了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阶思维。

第三节课是行知中学的杨晓夏老师呈现的《豌豆的种植计划》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复习课。杨老师整节课以豌豆种子的萌发—幼苗的培育—果实的增产—种子的储藏为索引模块化展开教学,首先从盛放一昼夜的豌豆瓶子为什么微微发热的情景引入课堂,复习了呼吸作用的表达式,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种子萌发产生的二氧化碳。其中在实验中设计了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趣味刮刮乐,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会尊重科学事实。然后,利用检测一带入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根据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依据智慧实验室现有条件提胡具体方案,帮助豌豆苗进行成长并增产。将知识与技能融于活动,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在落实了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了学科素养。最后杨老师通过展示淘宝卖家的广告,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储藏豌豆种子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节课后,行知中学科学组老师对这三节课进行了点评。

高丽燕老师认为张老师整节课以教材典型实验为蓝本,梳理出了一个简洁的流程图,让学生对实验探究设计的基本流程做到心中有数,真正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验设计环节,张老师用不停的追问驱使学生不断的思考,让他们明白实验方案并不是唯一的,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另外,高老师提到无论是光合作用还是实验方案的设计都是中考的高频考点,学生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从初二开始在复习可中如果能像张老师这节课一样,有意识的培养、落实,相信到初三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光合作用的认识都将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傅雪琪老师认为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以下三点:第一:精心设计了学历案,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第二:紧扣复习课特点,有效地落实了知识要点。第三:充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活化了课堂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其他老师也都感受到,三位老师根据学生学情,立足学科素养,立足智慧课堂,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精彩地呈现了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也体现出教师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徐红花老师从容自如,恬淡有味;张文平老师自如舒张,大开大合;杨晓夏老师思维缜密,严谨有序,真所谓“同课绽放精彩,异构彰显新意”。

行知中学科学教研组长郑小芬老师最后总结,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次活动三位老师在短时间内精心准备的三节课不仅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老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我们老师的教学思路,更有利于今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撰稿:黄江梅

拍摄:黄江梅

审核:郑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