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身上所蕴含的创造未来的力量无疑是巨大而持久的。为进一步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提高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杭州市德胜小学开展了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

5月21日下午,学校邀请微型风筝传承人钱永安先生为为同学们进行微型风筝的制作。

钱永安,1947年出生于杭州,师承沈晓程先生,是微型风筝第三代传承人,从小喜好风筝,2014年钱老师参加了第3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选拔赛,凭借自己制作的长达80多米的中国龙风筝,夺得风筝类设计制作第三名。

活动中,钱老师先为各位同学讲解了风筝的历史。风筝是由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而微型风筝是杭州独有的特色风筝。据载,南宋时期,西湖白堤就已举行过风筝比赛。杭州的风相对柔和,因此在杭州放飞的风筝要做的精巧、轻盈,于是就有了微型风筝。微型风筝以毛竹为骨,以丝绸为面制作而成,上面绘画不同的图案。在钱老的细致讲解中,同学们对制作微型风筝燃起了浓厚兴趣,已经迫不急待想要动手制作了。

讲解完之后,每位同学都领到了制作微型风筝的材料包。用钱老师的话说就是微小之中见真功,不管任何细节都要注重,如此方能制作一只成功的微型风筝。因此,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拿起画笔为风筝添加美丽的色彩,手法轻柔地用剪刀剪去多余的丝绸,这是风筝的“微雕”之作,也是同学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始。

活动最后,钱老师对孩子们的作品一一点评,肯定了孩子们的认真细致,同时他在孩子们面前真诚呼吁,希望这项手艺的温度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这样前人用心浇灌的绿洲便不会没落。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是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自觉。非遗不应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几行陌生名录,而应是鲜活地存在于人们日常用度和体验当中,使其能够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文化精神底座的丰厚土壤,这也许才是“非遗进校园”的深意所在。

德胜小学 吴宣静(供稿、摄影)

林瑞(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