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教师对STEM教育本质的理解、认识项目学习,建立起STEM教育实施流程、关键要素等的认识,拱墅区第二批STEM教育种子教师于5月26日、27日分批在大关实验中学开展了第三次研修活动。本次研修,由浙江大学张旭生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为老师们带来了不一样的项目式学习体验——设计思维项目实践。

活动伊始,本次研修的主讲张佳慧老师带领种子教师们先回顾了上次研修活动中介绍的设计思维的基本概念,明确设计思维的定义及三大特点。张老师向老师们提出今天的挑战任务——以杭州市政府为提案对象,充分利用设计思维,设计一个提升西湖旅游吸引力的新产品/新服务。

项目从分析西湖旅游的“吸引力”和“阻力”开始。老师们根据实际旅游体验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充分分析西湖旅游的“吸引力”和“阻力”,同时借助影相资料,形象生动地分析各小组的研讨结果,为此次项目的开展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接着,老师们借助P.O.V工具,定义此次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内的头脑风暴罗列了一系列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思维工具的使用帮助教师聚拢观点,聚焦问题展开深层次讨论。

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它的影响力,还要考虑它的可行性,理想中的产品应当是操作简便且影响力大。张老师提醒老师们以“可行性”为横坐标,“影响力”为纵坐标,来综合分析在头脑风暴环节中老师们提出的想法,并对这些想法进行筛选,从而得到小组内最佳方案,最终将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聚焦到这一方案之上。

接着是产品设计,各组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自发挥聪明才智,拿出了各具特色的设计稿。

好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各组代表流动交流小组的设计方案,并带上其他小组的反馈意见回到了组内,对本组的设计进一步改进。

明确了设计稿之后,老师们就热火朝天的开始了产品的制作。老师们一个个干活的架势,相信产品分享一定非常精彩!

不仅是设计别出心裁,老师们的产品推介方式也是新颖别致,有按比例模型展示的、也有情景再现产品使用方式的……通过组间互评,教师们反馈各组的原型测试。

本次项目研讨学习,张老师带领着学员们完整地体验了设计思维项目实践的移情、定义、构思、原型、测试五个思维步骤,通过实践感知并深入了解了设计过程的三个特点,让老师们对于设计思维的项目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信老师们在此次实践中,对于STEM教育和项目学习有了新的定义和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老师们的思维能在一次次的研修中碰撞出更灿烂的火花!

撰稿:钱家玥

摄影:任秀娟、王建成

审稿:卢夏萍


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2021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