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而现实中,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消除这种现象,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德胜小学正在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继而为劳动教育打开一片新天地。

你们瞧,德胜小学的报告厅里两位年轻老师正在演绎两节迥然不同的劳技课。

一堂是倪丹丹老师执教的《环保小台灯的设计》,整堂课以学历案的形式呈现,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课前,老师给每个同学一张学习单,观察我们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灯,了解灯的各个组成部分;课时,老师又给同学们创设各种情境,四人小组进行对环保台灯的自主设计,设计后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提出意见后再次修改设计稿。这样的学习,给予了同学们充分的自主性,每个同学都能互相合作,各司其职,并且能更快地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设计的水平。

执教这堂课的倪老师说:“此次劳动与技术录播课,我收获良多。一开始我选择的是《点亮小灯泡》,在试教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最后决定推翻重新选择课题,于是选择了第二课时《环保小台灯的设计》,这一课时的选择既有让学生可以动手操作设计,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讨,小组汇报,经过了三次的磨课后,孩子们慢慢了解了如何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可以效率更高,如何有效进行组内分工,如何更好得表达观点,这一个过程让我和孩子们都收获良多,在设计过程中去理解,一个环保小台灯的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选材合适,美观实用等。”

另一堂是陈钰莹老师执教的《十字绣》,同样也是以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课初,每个小组成员观察十字绣作品,了解十字绣的特点;接着,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如何分线,如何穿针,如何起针,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绣一些简单的图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四人小组中先学会的同学可以教组里的其他同学,这样一来,就充分发挥了四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同学们在学中绣,绣中学,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使学习技能成为了一件非常有意义又很快乐的事。

执教者陈老师说:“刚开始,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刺绣的能力没有清晰的认知,也对“十字绣”这个内容的重难点把握不正确。第一次试教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1.学生光看视频无法清楚的认识到十字绣的两种主要绣法和起针方式,大多数学生仍旧停留在缝沙包的方法之中。2.时间安排不够恰当,前面讲解过多,忽略了学生分线、穿针等时间,导致学生动手时间短,后面无法纠正错误再次尝试。

由于这个课要准备很多材料,比如线、针、布。在第一试教中发现一些细节的处理不到位,比如线太长,活动时间太短等等。第二次试教我把材料都一份份分配好,修改了前面的引入,增加了活动时间,当我信心满满之时,我发现我又错了。原来不同班级的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也很大,第二次试教的班级,学生在分线、穿针上就花费了很多时间,导致35分钟完全不够,更不用说突破重难点了。第二次试教又失败了!

吸取了两次失败经验,我认识到了劳技课在学生活动上的重要性,而我们的学生平时机会少,40分钟的课容量不能太多。而《十字绣》这一内容,看似简单,其实对学生还是有困难的,特别是“起针”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再次修改教学设计,重点放在如何解决“起针”这一环节。通过自主尝试——发现规律——找寻窍门——再次试验4个环节,来落实十字绣的“起针”方式,在教学中,给足学生动手尝试和思考的时间,尽可能突破难点。”

这两节课被选送至拱墅区参加劳技课优质课评比活动,陈钰莹、倪丹丹老师分别取得了区一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借着区劳技优质课的评比,将学历案引入到劳技课的教学中。这样的劳技课更能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劳技课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教给他们一种技能,更是通过劳动让学生学会一些品质,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价值观的提升。期待两位老师的课能传来佳讯!

摄影:冯蔡珏

撰写:冯蔡珏

审核:沈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