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葱茏,鸟叫虫鸣,石榴花开红似火,已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光!5月26日一大早,虽然天降大雨,但丝毫不减孩子们的热情,大家踏着水花,伴着笑声向杭州长乐青少年素质训练基地出发,两天一夜的学农生活正式开启。

非遗项目我传承

简单的内务整理之后,孩子们首先来到非遗项目体验基地。三个班级分别体验植物扎染、竹丝编织、老底子木工。

植物扎染是一项古老的民间染色手艺。把布用线扎成想要的图案,再选用可上色的植物作为染浆,对布料进行上色。五(1)班的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或折迭,或翻卷,创作出多种不同纹样的扎染作品,体验了一番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与魅力。

竹编技艺源远流长,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编织扇、箩、筐等基本日用品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竹编技艺在民间传承,竹编精品层出不穷。五(2)班的孩子们在辅导员的示范下学习经纬编织法,利用纤细的竹丝编织出一个个精巧的“竹编钥匙扣”。

老底子木器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在匠人们的巧手下敲敲打打、锯锯磨磨,呈现出各种样态。五(3)班的孩子看了视频后一个个跃跃欲试,经过划线、锯形、削锉、打磨等多道工序,制作出了古色古香的木簪。

农事劳作我能行

整个上午瓢泼大雨一直下个不停,午休之后大雨终于暂停,基地见缝插针安排了农事劳作。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孩子们了解了农作物和杂草的区别,知道了农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伴着和风,闻着青草香,大家下田啦!经过几天大雨洗礼的农田泥泞不堪,但队员们不怕脏,不怕苦,抡起锄头开始除草、翻地,不一会儿便汗水涔涔,鞋子也粘满了泥巴,却毫不在意。看着翻整一新的田垄,孩子们深深感受耕作是不易的,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有了切身体会。

厨艺比拼我来秀

忙完农事,孩子们又马不停蹄地走进农家厨房,进行厨艺大比拼——烧豆饭。灶台上那一袋袋五颜六色的食材就让人食欲大开,随着指导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立即分工合作:拾柴、生火、淘米、做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们积极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最难的莫过于生火了,见惯了方便的煤气灶,面对土灶台,一开始真是束手无策。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用打火机引燃松枝,又用火钳夹起木柴塞进灶膛,尝试了几次,终于把火烧旺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辛勤劳作,香喷喷的豆饭出锅了,孩子大口大口地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别提有多高兴!

现代农业我体验

太阳公公似乎被大家的热情所感染,第二天一早阳光普照。冲锋号响起,孩子们开始晨跑,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一天!

作为试点,建新小学有幸首批去长乐林场西山林区体验。这次,我们不止于传统农业,同时也接触了现代农业。到了林场,三个班级分区块学习育苗、扦插、嫁接等现代农业技术。

一根枝条插入泥土能长出漂亮的绣球花?接上一束针叶就能长出五彩斑斓的松针?原来这里就用到了扦插和嫁接技术,这些植物繁殖的方法,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挺新奇的,亲自尝试更是第一次!

扦插:首先在绣球花的母株上选择一根有枝叶芽的健壮枝条作为插穗,将选择好的枝条在叶片节点的上方一点进行平切,把多余的枝条全部割掉,只保留下一个节点和一片叶子,而且保留下来的叶子也要剪掉一半,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以增加存活的几率。

嫁接:用刀片在砧木接位处沿形成层下削,削去韧皮部,暴露形成层,削面大约1.5cm;在针束侧方平行对半切开,切出形成层,再在针束上方切一刀,取下一束针叶作为接穗;将接穗迅速贴上砧木切口,并用薄膜带绑扎;把塑料袋从砧木顶梢套入接位处扎紧,罩内放入湿棉球保湿,有利于接株成活。

信息量有点大,不过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很强,不一会儿就掌握要领,无论是扦插还是嫁接,都干得有模有样!

在上述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同学有幸“全副武装”进入无菌室,体验了一把铁皮石斛的微型扦插、无土栽培,感受现代农业的高科技!

浑水摸鱼我最棒

学农接近尾声,终于盼来大家最期待的项目——浑水摸鱼。

只见大家挽起裤脚,等待指令。辅导员“开始”的话音刚落,男生就纷纷跳入泥塘。“耶!我捞到了一条!”“哇哇哇,又一条!”“我抓到一条泥鳅!”男生的尖叫声充满整个泥塘。女生们则有点胆怯,小心翼翼地挽着裤腿等待鱼儿的靠近,却又在惊喜中让鱼儿从指缝中逃离,似乎真的是“与之相乐”。整个泥塘里人影绰绰,你争我夺,真是热闹非凡。

“嘘——”哨声响起,孩子们互相打量,“啊!”随后都笑得前俯后仰,原来男生们一个个都成了泥猴……

学农期间,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始终与学生在一起,她们的身影出现在农田中、操作间、孩子们的寝室里。她们关注着每个孩子的变化,为他们细微的变化高兴,还给孩子们送去学校的慰问——水果大餐,大家仿佛掉进了“蜜罐里”!

丰富多彩的学农活动为孩子们的小学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这将是他们成长道路上最难忘的美好回忆!

撰稿:陈鸿琴

摄影:各班主任

审核:阮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