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浙江省教育学会和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十四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中,共有11位同学获奖。在拱墅区委平安办、拱墅公安分局和拱墅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2020年拱墅区中小学生防电信网络诈骗主题征文比赛中,共有9位同学获奖。在拱墅区教育局举办的2020年拱墅区中小学“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书征文比赛中,共有5位同学获奖。

第十四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一等奖

方若羲、李月彤、汪佳颖、范锐捷、忻芸伊

二等奖

余志成、刘悦、沈子杰、高子翔、瞿华婧

三等奖

喻楚墨

同时,万丽君老师、刘俏芬老师、沈雨琳老师获得一等·园丁奖,万丽君老师、姜勇超老师、胡素莉老师、陈茉老师、杨杰老师获得二等·园丁奖,李怡惟老师获得三等·园丁奖。

2020年拱墅区中小学防电信网络诈骗主题征文比赛

一等奖

张雨菲

二等奖

郭涵予、游子芸

三等奖

冯一帆、张子钰、黄悦、余玥、刘玉颖、毛瑜晨

2020年拱墅区中小学“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书征文比赛

一等奖

方若羲、喻楚墨

二等奖

徐欣悦

三等奖

陈可卿、廖靖言

此次获奖佳绩,展示了长阳学子扎实的写作功底。同时,也感谢指导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这次,让我们先来一睹2020年拱墅区中小学防电信网络诈骗主题征文比赛获奖者的风采吧!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701 毛瑜晨

如果说,网络是一张让人便利、便捷的网子,那么电信网络诈骗就是一张无形的,危险的蜘蛛网。“蜘蛛”们会在网子上备好“诱饵”,等待着“猎物”上钩。

作为中小学生的我们应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那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呢?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2014年12月,刘某收到一条短信,显示手机银行已经满足兑换2000元现金礼包的条件,需要登录网址领取,事主用手机登录网址,并按要求输入了身份证号码、取款密码及手机短信验证码。后手机接到银行的无卡取款短信,随后发现其银行账户余额被无卡取款10000元人民币。

通过上面的事例,我们知道了,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发来的短信,不要随便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但诈骗犯们诡计多端,我们应该如何防止电信网络诈骗呢?1.接到电话,不管对方是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断电话,不要向陌生人随意汇款;2.接到电话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断电话,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这样的事情;3.接到电话一谈到是公检法等人员一律挂断电话;4.所有短信,只要让点链接的,一律删掉,这种是典型的利用短信链接向手机植入木马病毒的诈骗手段;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6.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170这个号段是虚拟运营商的号段,这个号段的号码都是通过网络渠道销售SIM卡,真正实名制很难。

防范电信诈骗一定要谨记于心,作为中小学生,我们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要学会分辨网络上的真假,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同时如果被骗一定要收集有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作者心声:我喜欢写作,在文字中可以洒脱自由,可以尽情倾诉我的所思所感。在此,我很荣幸获得这份荣誉,非常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悉心指导与认可。今后,我也会不断地继续努力,不断地追求自己心中更高的目标,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教师评语:瑜晨的作文善于结合生活实际,从中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了凝练的主题。行文语言朴实流畅,读起来令人倍感亲切、其味无穷。

将电信诈骗拒之门外

703 刘玉颖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带了一些问题。目前,网络诈骗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现实性问题,而利用互联网实施网络诈骗的事件也日益增多。

骗子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全国各地,原来沿海多一点,现在西部地区甚至中部大城市也屡屡发案。有的人被骗了以后可以说是侵家荡产,瞬息之间家中毕生积蓄都被骗走。每年全国各地都会发生大量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使受害人失去大量的财产,其实骗子的手段往往并不高明,但还是有很多人上当受骗!总结一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防范知识和防范意识弱。预防电信网络诈骗,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牢记三个绝对不会:

1、公安局 、检察院和法院绝对不会以打电话的方式通知你涉嫌犯罪,也不会通过网络或传真下达“法院传票”等法律手续。

2、司法机关等执法部门绝不会打电话要求群众转账汇款。

3、司法机关绝不会设立所谓的“国家安全账户”。

二、缴纳电话费安全常识:

1、催交电话费时,电信部门会用客服电话通过电脑语音进行提醒。

2、电话欠费是不可能直接转接公,检,法机关等执法部门的。

3、缴纳电话欠费最好到电信部门的营业网点,与营业员面对面进行。

三、来电显示的常识:

1、来电显示不是子女,亲友的电话。不熟悉,不像是正常的座机或手机号码的电话,可以不接听。

2、接到冒充各种工作人员直接打电话诈骗的,一定要注意来电显示的电话类型。尤其是电话前面带有“00019:”的号码不要理睬。

相信牢记这些就可以将电信诈骗拒之门外了。

作者心声:在空闲之时,我喜欢听音乐。我认为听音乐有助于放松,把整个人沉浸在音乐中是一件十分舒服的事。我的座右铭是:保持炙热,坚持下去,也许前路未必是光明坦荡,但也一定充满无限可能。

教师评语:小作者的思路清晰,行文流畅。她为读者总结了几大要点,是非常好的带有科普性的防电信网络诈骗文本。小作者选取视角,即“三个绝不会”“缴纳电话费安全常识”“来电显示常识”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且特别容易忽视的细节,让读者一看便知,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说明小作者平时善于观察生活,善于从小事中总结规律,希望她能在生活中也能成为一个“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小专家,去影响更多的人。

对电信网络诈骗说“不”

703 余玥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家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如今社会几乎人人一手机,手机可以为大家提供便利,让大家的生活更加轻松、有趣,但有利必有弊,现在手机却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诈骗工具。

大家要坚信“天上掉馅饼,汇款是陷井”,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如今科技十分发达,诈骗分子可能通过一些黑科技,转走大家手中的钱财,等钱已经没了再后悔就已经来不及了。凡事都可以预防,我们在平时玩手机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认识的人联系方式不加,不与不认识的人说话,不接陌生电话等等都是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好方法。如果有陌生的人联系你时,我们不能被别人的花言巧语、丰厚奖励所迷惑,要理智,三思而后行。如果自己一时无法拿定主意,这时就要与家人和朋友多商量,因为往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你中了诈骗分子的“圈套”,这时不能干着急,要沉着冷静,首先要准确记住诈骗分子的账号、账户姓名,接着尽快拨打110报案,并准确的将骗子的账号和账户姓名提供给警察。

钱财是大家辛辛苦苦用血汗换来的,我们要保管好。在遇到“恭喜您,您中奖了”“我们是银行,我们需要您缴纳xx元”“我们是检察院的,请将存款转到安全帐户”等这些电话时,要格外小心,首先要确认信息,切勿鲁莽行事。

现在不法分子的诈骗方式“层出不穷”,我们一定要多留意、多学习,擦亮了双眼。

为了自己与家人的安全与幸福,在平时一定要当心电信网络诈骗。只要人人都做到诈骗防御,正确处理电信网络诈骗,那么就一定能将诈骗电话拒之门外,让不法分子无法立足!

作者心声:在日常学习之余,我喜欢阅读课外书,因为我觉得阅读能补充我知识的空缺,还能丰富我的课余生活。我的座右铭是:让所有经历都成为光点。

教师评语:作者的标题鲜明地表明了她的态度,这个“不”要说得义正言辞,要说得有理有据,要说得让人信服,她都做到了。整篇文章从“天上掉馅饼,汇款是陷井”引入,用通俗的语言、准确的举例告诫人们要提高警惕,防止电信网络诈骗。值得称赞的是,小作者还特别写到如果已经“中招”,也需要保持冷静,体现作者思维的全面、活跃。

预防网络诈骗,从自身做起

705 游子芸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生活也渐渐有了改变。与此同时,选择不择手段进行诈骗的事件也随之增多。近年来,利用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十分猖獗。骗子无处不在,利用数不胜数的手段处处诈骗,千方百计,步步引诱,你时刻小心着吗?

诈骗人员非常的狡猾,也非常的“聪明”,他们的诈骗对象主要是妇女、老人这些弱势群体,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办作假医生,假出车祸者,假出差者,假老师,假朋友,假同桌的你,假女儿等各种身份,骗钱、骗物。他们触碰着道德的底线,直到达到他们的目的,否则他们不会放过你,他们最开始时用好听的语言劝告你,用你的家人的性命危机恐吓你,利用你的善良,你的担心,你的良知,做最没有良知的事情。

比如说去年7月,张女士的汽车用品淘宝店来了一个“大客户”。这买家自称是公司的采购,想要长期合作,但希望张女士给“回扣”。一番沟通后,买家很快用另一个旺旺号拍下1万多元的宝贝并付款,随后要求张女士将说好的近5000元“回扣”转给他。张女士转了回扣后,对方却申请了退款,因为“回扣”是通过支付宝直接转账的,无法申请退款,张女士因此损失近5000元。

预防网络诈骗,从自身做起。看完以上这则诈骗事件后,我们需要明白各种诈骗方式,例如:退税诈骗,朋友急事诈骗,家人遭遇意外诈骗等。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杜绝暴露任何个人信息。如果有人问你要验证码等信息,一定要先认清网络的本质。网络不管有多发达,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虚拟的世界。要时刻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要去帮助一些不认识的人呢?告诉他们这些消息又有什么意义?

哎,网络诈骗真是防不胜防啊!在不经意之间,一条广告可能就会使你掉进圈套里。这像是一个无底深渊,跳进去了就不再会出来。每个人都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加强网络安全知识学习,不给网络诈骗留下机会。

预防网络诈骗,从自身做起。在社会主义文明正在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创建一个和谐、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作者心声:我性格活泼开朗,喜欢打羽毛球和乒乓球,同时也喜欢看书。诈骗有多么的可怕啊!让一个人的一切化作一片烟雾,飘到天涯海角。一步错,步步错,学习也正需要脚踏实地,才能让每一点变成美好的记忆。

教师点评:游子芸同学的文章义正辞严,充满正能量,从自身出发,现身说法,呼吁大家一同创造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

防网络诈骗,杜绝贪念

705 张雨菲

这几年的网络诈骗事件越来越多,骗子们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也许有时人们稍不留神,就不知不觉地落入骗子的圈套,往往事后才恍然大悟,但又有什么办法能弥补呢?

我曾经看到过一则新闻,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位大学生在浏览网站时看中了一款手机,商品特别注明了买家要通过QQ与卖家联系,联系后才能购买并有优惠。这位大学生信以为真,为了低价购买原价要好几千的手机,他添加了对方的QQ,在一番讨价还价后以超低价购买了手机。随后,骗子卖家向这位大学生分享了付款网址。他点开链接,付款后不久,他发现卖家把自己拉黑了,而且原先的付款页面也打不开了。

从诸多类似这种事件可以看出,现在的骗子都很聪明,他们有用不穷的小伎俩。他们也不会在脸上写上“我是骗子”四个大字,往往会伪装成好人,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过虽然在表面上看那些人们被骗是因为骗子的手段太老辣,一顿花言巧语,就把受害者骗得晕晕乎乎,最终上当。其实,骗子们更是抓住了很多人都会犯的一个错误,那就是“贪”!骗子们总会紧紧抓牢“贪”这个小尾巴,把那些不了解网络诈骗的老人小孩,买不起高价商品的学生、上班族,用各种方法吸引他们上钩,最后再狠狠抛开。

但这些骗子的手段也不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只要我们摒弃贪念,小心应对,一定能分清真伪。下面我来给大家支几个小妙招。

首先,当收到陌生的短信汇款信息,一定不能轻易相信,一看到短信就屁颠屁颠去汇款,而是要多方求证,确认后再决定是否需要付款。其二,千万不能贪小便宜,虽然这种短信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仍有很多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最终上当受骗。像这样,最常见的就是:“恭喜你中奖了,汇入多少元,能获大礼以及多少多少元的大奖。”再有,一旦收到类似于“谁谁谁出了车祸,急需手术费。”这一类短信,也不能轻信,一定要确认清楚。还有,要杜绝刷单,进入刷单群,群员们会各种证明刷单可以在家赚钱,刚开始也确实会让你尝一点甜头,但后面却会越亏越严重,往往发现时已经亏了上千甚至上万元,而这时骗子也不会再理你了。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双“火眼金睛”,明辨是非,分清好坏,要谨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作者心声:我平时乐于助人,成绩优良。我很荣幸能与大家一起分享我获奖的喜悦,作为一名获奖者,我将会以次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不骄傲自大,不自以为是。以更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成为一个好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加油!

教师点评:张雨菲同学的文章语言朴实,贴近生活,告诫大家能拥有一双“火眼金睛”,明辨是非,分清好坏,要谨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增强法律意识,远离网络诈骗

706 郭涵予

现如今,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布置任务,学生还有计算机课。尤其是今年疫情的影响,线下课程被迫改成线上课程。相信没有中小学生没有使用过网络吧。

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诈骗也盯上了学生群体。我们来看一则案例:

初中生王某某在玩一款名为“海岛奇兵”的手游,他想给游戏充值100元,看到游戏里的世界频道有人在打充值广告:充100返200。于是添加了一个名叫“手游充值—官方验证”的QQ好友。对方给了王某某一个网址让王某某去注册充值。充值完成之后对方让王某某去寻找网站客服发货,但是王某某发现需要开通账户,对方先是说没有积分无法开通让王某某充值了980元获取积分,后又称因为王某某的操作有问题,积分获取失败,所以还需要980元。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孩子的王某某听到这话,已经开始慌了,这笔钱对他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随之和对方说自己不信,要报警。对方以“就算你报警,到时候查出来也是你的问题导致的”为由震慑,涉世未深的王某某真以为是自己的问题,就继续充值。当开通填写了银行卡信息后,对方又说因为信息错误导致钱被冻结,需要4800元才能解冻,王某某这时已经不相信了,觉得自己被骗了,对方见王某某不信,就说自己帮忙垫2300元,王某某只需要充值2500元就行,完成之后的钱都会转还给他,但如果不充值,之前的钱都没法归还。于是王某某继续充值,当对方还想继续这种套路骗钱的时候,王某某终于反应过来自己真的被骗了,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派出所报了警,被骗一共4560元。

骗子主要都是用着花言巧语来迷惑受害者,而受害者,也是没有什么抵抗力的学生。

其它的诈骗方式还有: “给我转xx元钱,转完就可以返你10倍。”“收到短信:恭喜获得xx公司的福利,请提交银行卡账号密码即可领取3万奖金至银行卡……”

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骗局,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增强法律意识:看手机的时候多看看法律知识,多看“法治频道”。其次,不要乱交网友。最后,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天上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让我们一起增强法律意识,远离网络诈骗吧!

作者心声:对于这次获奖,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与父母,没有他们的鼓励与支持,也就没有今天的成绩。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心中的梦想,继续加油!

教师点评:郭涵予同学从案例出发,罗列骗子的种种手段,剖析其诈骗方式,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防止被诈骗的做法。

给外公打一个“诈骗”电话

707 冯一帆

现在通讯发达,电信网络诈骗事件多发。

据了解,拱墅区8月22日全区通讯网络诈骗警情4起,较昨日下降了7起。合计损失约18.76万元。作案手段:为贷款、注销贷款、交友荐股、刷单各一起。

现在的网络诈骗太严重了,不知道在乡下的外公外婆会不会上当受骗?于是,我心血来潮,做了一个试验……

我用我朋友的手机号码给我的外公打了电话。不一会儿电话接通了,我掐着嗓子说:“喂?您好,请问您需要贷款服务吗?”我外公回答说:“小姑娘,别骗我了,虽然我老了,但是我知道这是网络诈骗……”然后外公跟我讲了许多大道理,最后还对外婆说:“看,我把一个误入歧途的孩子,拉回了正道!”听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出来,对外公说:“外公,是我呀!您的宝贝外甥女呀!”外公沉默了,我对外公解释了为什么要装成骗子的原因。外公也笑了起来“看来我还是挺厉害的。”

没有骗到外公,我还是很高兴的。看来,我的家人们对网络诈骗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也许平时爸爸妈妈打电话回去都会跟老人们讲,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特别是打电话来说的一些贷款了,中奖呀什么的坚决不要相信。从上次跟外公打那一通电话就能看出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提防那些不怀好意的人。不要去相信那些小广告,拒绝陌生人的微信和QQ,要时刻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

今天,你被骗了吗?

707 黄悦

北岛说,生活是一张网。“网络”如今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主线。支付宝、微信等各种社交、储蓄软件的产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出门只需一部手机,万事都能搞定。口袋里不再塞着沉甸甸的钱包了。扒手越来越少,应运而生的,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何物?它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他人实施远程的、非接触式的诈骗,诱使他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骗子们无处不在,他们总有千万种方法诱导你转钱:

最常见的是“中奖”,骗子们往往冒充知名抽奖平台,传来“佳音”,“你中大奖啦,有xx元奖金!仅需交一笔“税金”,大奖即到手!”只要你真打款过去,那“大奖”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这,就是贪小便宜的“大奖”吧。

再者,还是贪小便宜上的当,我给它取名叫“钓鱼式”。这种骗法比上一种明高一些。骗子向钓鱼者而受害者和受害者的钱就像鱼。骗子首先与受害者在网上套近乎,博取对方好感。紧接着骗子“扔出钓竿”,他会向你推荐一个“赚钱”软件或小程序,里面的规则往往是投入一笔钱就会收益相应的资金。投入的钱越多,收益的也就越多。你试着投入一小笔钱,顺利地得到收益。你尝到甜头,就像鱼儿咬到挂在钩上的蚯蚓的尾巴。你想得到更多收益,投入更多的钱,似鱼儿一口含住整条蚯蚓。最后收益提不出来,本金也没有了,鱼儿感到尖钩穿颚的疼痛,这才后知后觉。

防电信诈骗说难不难:它只是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来进行诈骗,我们只需不轻信陌生消息,不相信“天上能掉馅饼”即可。

电信诈骗需要我们时时警惕,一旦松懈就会让骗子趁虚而入。谨慎行事,正确判断,捂紧口袋,骗子就近不了身!

诈骗!坚决抵制!

707 张子钰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书看的正酣,电话声却不合时宜地响起了,我皱眉拿起手机,是个陌生电话,随手点开接听免提,只听见轻柔的女声:“尊敬的用户,您好!我是XX网站,近期我们正在举办周年庆活动,不知道您是否有兴趣了解一下?”不等我出声,她便自顾自的说了下去“只需要活动注册我们的网站并且通过实名验证仅需支付1元即可获得我们官方礼包与壹仟元代金券,代金券在各大购物网站皆可使用。除之外还可获得我们的新人礼包哦,不知道亲有没有意向呢?”

听完后,我只觉得“这不会是真的天上掉馅饼吧。”脑子里想着:“只需要1元就可以得到那么多东西,有这等好事?这些我需要吗?”得出的答案是:“不可能,而且我也不需要。”这明显是个骗局。天上不会掉馅饼,但不少人就以为美味的馅饼会砸中自己,中招被骗的人大多是带着贪婪的,心中都是“美好”的幻想。上网查搜索通话中提到的那个网站却完全找不到相关信息,这样看来是诈骗的可能性很大。我果断地挂断了电话。

之后我又去网售搜查了诈骗案例,知道现今诈骗手段太多了,以快递出现错误,银行账户将被冻结、网站充值、个人信息泄露等词实施诈骗,可悲的是许多被骗的人在当时却以为哪些骗子说的都没错,他们对于行骗者深信不疑,当行骗者打电话过来告知“你的邮件出了问题”时,被骗者脑中想的是“我的邮件出问题了吗”而不是“我的邮件出问题了他怎么会知道”。

诈骗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街头收到的传单上,小区门口阿姨们的聊天内容、新闻或是文章与头条,手机里下载的各种APP,勾选的各种隐私守则,我们的隐私正不断地被泄露。

对于诈骗,我们能防则防,能躲则躲,陌生电话千万不能随便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