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个别化学习中”闭上嘴、迈开腿”,留给幼儿更多的自主空间,但同时,这也对其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放手的同时学会观察幼儿、解读幼儿,为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创设提供依据,更好地推动幼儿的发展。

那么什么是观察呢?由于教师对于"如何观察和解读幼儿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为此,沈老师梳理了当前教师在实践中存在的最为普遍和典型的问题。“看与不看?”“看什么?”“看完如何分析?”。带着这些问题,沈老师首先为老师们梳理了一些典型的观察记录,从游戏案例中提取记录要素,带领塘河的老师们一起系统的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篇

由一份观察记录说起

记录表中的观察对象是中班的小朋友佳佳,教师对佳佳在攀爬区的一系列行为进行了描述。沈老师就记录文本中的记录内容和幼儿分析以及评价进行了交流讨论。沈老师建议老师们可以尝试文字式观察记录法、轶事记录法、实况详录法等,它们简便易行、便于操作,同时能提供原始、详实、开放性的材料。

观察与记录幼儿行为

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会稍纵即逝,为了更加全面雅确解读幼儿行为, 这就要教师在观察记录之前做好充分准备以捕报幼儿行为。争对如何记录幼儿行为,沈老师也总结了四个要素:充分准备是前提;寻找线索是关键;;保持客观是核心;关注细节是核心。

分析与解读幼儿行为

在新的案例中,沈老师重点从分析与评价入手,借助儿童发展理论来分析幼儿行为,关注“关系”,借助具体情境来分析幼儿行为,围绕“线索”,关注焦点来分析幼儿行为。沈老师指出在分析幼儿行为时要用整体的眼光审视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

观察分享篇

《农场里的故事》

系统的理论学习后,沈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户外游戏场的游戏视频,其中重点播放了小班段“小小农场”的游戏现场,老师们分年段对视频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解读,并进行记录和建议。

小班组的老师们记录了一组小朋友炒茶的过程中一位幼儿炒茶卖茶的游戏行为,大班组的老师们则记录了一个女孩子反复玩除草机的游戏行为。同时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解读,教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除草机的材料适当的调整等。

经过这一轮的研修,老师们对观察方法的掌握、观察方向的明确以及解读能力的提升有所感悟,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更加了解幼儿。老师们意识到,幼儿有自身的学习轨迹,他们的兴趣点、视角都与成人不同,当教师在一旁静观幼儿的学习时,常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教师要真正做到适切地回应幼儿,首先要看懂幼儿,根据幼儿的各种表现去识别、解读行为背后的原因。只有做一个会观察的教师,才能真正的看见“儿童”,从儿童的角度立场出发,用专业的知识理念守护孩子们的童年,准求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做幼儿成长的引路人。

撰稿人:桂莹莹

审核人:沈莉

杭州市贾家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