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自豪感与荣誉感;深化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9月20日下午,杭州市人民小学501班在班主任应虹燕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运河广场参观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

集市中,糖画、糕饼、油纸伞……琳琅满目。这里聚集了大运河沿线最具特色的非遗项目,为大家展现了运河这条活着的文化纽带,以及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常山香肠(勤劳智慧的衢州常州人,大胆恢复古制传统手法,创造出的属于自己的独门配方)

常山贡面(嘉靖皇帝对它赞不绝口,当即下旨列为贡品,并赐名“银丝贡面”)

苗族银饰(技艺精湛、作品内容丰富,多次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

半山泥猫

在现场,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体验了“乐漫土”和“半山泥猫”两个非遗项目。

男生用超轻粘土做图案。一包包五颜六色的粘土,在同学们的手中像一个乖巧的孩子,不一会儿,一个圆球就出现了!一不小心用力一拍,“圆球”又马上变成了“肉饼”。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完成了创意十足的作品。

女生体验了画半山泥猫,每个人都拿到了一只白猫,小心翼翼地画着。她们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猫的眼神和胡须,用羊毛做的两撇胡须挺拔有力,虎虎生威,猫眼炯炯有神、活灵活现,正像清朝诗人翟以权诗中所描述的那样:足以“虚威吓鼠辈”了。

    活动当天,同学们偶遇了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央宣传部的领导们。运河边,廊檐下,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细细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老的文化,年轻的面孔,他们在此邂逅、碰撞,生发出新的火花。

通过今天的近距离体验、观摩"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它来源于民间,贴近人民生活的特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源泉,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好奇了。他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多查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籍,充实自己文化知识,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贡献。


人民小学报道组

撰稿/摄影:陶戎

审核: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