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社团教学计划
2018年下学期 第二课堂 (学科)课程教学计划
科 目
辩论基础
任教班级
博才辩论社
学期总课时
36
周课时
2
任课教师
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
1、华中涉外职业高中2018级学生分为14个班级,2017级学生分为10个班,学生为高一、高二对辩论感兴趣的同学自主报名产生。
2、本学期任教的辩论社学生普遍专业知识基础较差,对辩论基本还属于模糊认知阶段,学生不了解什么是辩论,辩论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辩论技能应该如何提高且主动的学习意识较为缺乏。有部分学生学习情绪较为消极,上课不专心,容易分心在课堂心在外。
3、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自信心不足。他们缺乏学习目标,且并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生涯,对语言技能的认识程度不够。
教学目标:
一、促使中学生思想日趋成熟化
中学生辩论赛的辩题很多都是当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有些问题已经引起关注,有一些问题正在引起关注或是还没有被引起关注,作为社会新思想前沿群体的中学生,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对这些问题加以讨论,对于中学生洞察时事、了解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辩论赛中思维的碰撞能够让中学生更加迅速地成长起来,学会思考和反思问题的实质,学会甄别社会上的各种表象和诱惑,努力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增强中学生的知识储备
辩论赛涉猎的领域很广泛,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艺术等等……对于这些领域,当代中学生很难面面俱到,逐一了解还需要时间和精力。辩论赛给予了很好的机会,每一次辩论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都需要查阅大量的书籍和资料,更需要请教老师来加深对一个辩题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见解,这些过程使得每一次思考和探索都是一次知识上和心灵上的深造。
辩论赛在充实中学生的知识贮备的同时,促使中学生不断地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辩论赛考验选手的知识层面,不仅在于对于自己持方观点的理解,还在于对对方观点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需要选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问题,如何融会贯通,如何游刃有余,这是考验参赛选手的地方,也恰恰是辩论赛吸引人之所在。在辩论赛中积累的知识素养、养成的思考能力对于中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十分有益。
三、促进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辩论赛是一个充分锻炼语言技巧、思辨能力、应变能力的比赛。由于赛制限时的要求,在双方唇枪舌战的过程中,选手需要迅速组织语言,同时精准的找出对方的漏洞,在思辨的过程中考验参赛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要敢说、会说、还要说准确;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考验则体现在辨别辩题的准确性、关联性上;反应能力则是要求选手临场发挥能力要快、准、狠,击中对方的要害。辩论赛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充分让中学生彰显自身的优势特点,同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加以锻炼,在不断学习不断改造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最终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四、有利于拓展交际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辩论赛的比赛形式分为院系级、校级、市级、全国级等,参加辩论赛的中学生可以是同系同班级,也可能是不同系不同级甚至不同校。来自不同生活背景的中学生组成了一支队伍,大家通过对一个辩题的不同理解展开讨论和辩论,在思维中碰撞出火花,在交流中培养出情谊,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思考和进步,培养出亲如家人的友谊。在大学阶段,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同时还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的人生体验十分宝贵。并且这段经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被淡忘,反而会历久弥新,成为中学生涯中最难以忘怀的青涩时光。
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
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辩论语言的特点、界定概念的基本方式、立论的要素
反驳逻辑推理法、攻辩的特点及应用、自由辩论的准备、辩手常遇矛盾及处理
教学说明
主要特点:
增加课堂教学的内容承载。不但有知识的传授,还有操作技能的训练;不但有专业内容的教学,还有基本素质(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采用“教、做、学”相结合的教学法,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的工作是对知识的探索和对技能的主动练习,不是死记结论。
课程内容的选材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注意实用性、操作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叙述方?式注意照顾技校学生的特点,从初学者的认识规律出发组织教材内容。
不但有每堂课的课程讲授计划(微观设计),还有全学期的整体安排(宏观设计)。实现全课程教学内容的双循环。
每次课程不是从定义出发,而是以实际问题引入、以实例引导,以实例功能的改进为动力。从实践到经验再上升到理论。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过程中,课内外结合,讲、做、问、答、练、考等多线并进,使整个课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课程内容及预期学时
课程内容及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