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迎着凉爽的秋风, 9月19日上午,廖红品德名师工作室新学期第一次磨课研课活动在杭州市人民小学录播教室举行。工作室的成员们齐聚一堂,围绕省教研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辨析教学的研究》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工作室学员杭州市德胜小学的江萍萍老师抛砖引玉,执教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无处不在的广告》这课。江老师抓住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质,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课堂伊始,她从身边的一则广告引出,很快地拉近孩子与学习内容的距离,接着鼓励同学们上台介绍自己找到的身边的广告,巧妙引导学生发现广告分成商业和公益这两种类型。而后通过有趣的短片,好玩的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充分的让学生感受到广告的无处不在和形式多样。

最后她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比了时下最流行的两款电话手表的宣传单,从实际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开展深层次地辨析,打开了学生的法治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广告的认识能力和鉴别能力,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的意识。课堂透过环环相扣的教学板块设计、不动声色的老师引导和全情投入的学生参与,充分展示了统编本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强调的德育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体现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突出强调了学生应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课后,工作室的学员们各抒己见,大家对江老师自然亲和的教态以及丰富有趣的环节进行了肯定,也针对课堂中教师的引导语更加精简、提问方式更有指向性和学生辨析的手势更加明显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学员们还重点针对这节课的内容,探讨了如何更好的开展辨析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法治思维,培养具有法治素养的小公民。

活动最后,工作室导师廖红老师站在更高的视角,提出老师们在解读教材、研究教材时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的视角去构建课堂;教师应当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始终以活动陪伴者的姿态引导学生走近生活,理解生活,让学生将自己和社会产生联系。同时,她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辨析的内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提升学生的法治信仰。一番谆谆之言,让工作室的老师们在亲切与暖心的话语中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使命。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块璞玉要经过细致的雕琢,才能呈现出温润的色泽,成为世人竞相争夺的瑰宝。正如工作室中每一位老师的成长之路。一次次的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磨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品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在廖红导师和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在组员的深入探讨中和一次次的磨课、一点一滴的积累后,青年教师们最后终能破茧成蝶,在拱墅这片沃土上展翅高飞,为工作室的美好未来注入新的源泉,带来无限可能!

人民小学报道组

撰稿:张 倩

摄影:张倩、吴军

审稿:廖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