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来临之际,杭州市湖墅学校退休老教师与新教师共聚一堂,听前辈讲那过去的故事。
9月20号,杭州市湖墅学校门口出现了五张熟悉的面孔。朱勤、余淑文、展红、关芹、张秋萍等五位退休教师再次来到了湖墅学校。迎接他们的是少先队员们献上的红领巾,以及灿烂的笑脸。
少先队员献上红领巾
五位湖墅新教师向老教师们献上鲜花,芬芳中饱含着对老教师的敬重
郤玲亚校长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
校庆来临之际,老教师、新教师和学校领导成员们共聚一堂,伴着茶香和笑语,在奶茶吧里聊聊家常,听前辈讲那过去的故事。
老教师们见证了学校的历史,解答着新教师们发出的一个接一个的疑问,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十二名学生,两位教师,一个班级。老教师们两次到上海参观学习后,有着家长们的支持,开办了学校。没有针对培智学生的教材,老教师们亲自将普校教材简化来教学。参考资料少,老教师们跑到市图书馆借书。大家都深刻体会到了当时老教师们的不容易。虽然条件艰苦,但老教师们对工作依旧热情。正如老教师所说:“当时的生活并不辛酸,很快乐。”
当被提问“有什么有趣或者印象深刻的故事”的时候,老教师们不知从何说起,那可真是太多了。谈及那些往日的学生,老教师们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个学生在集团上班,那个学生在菜场做生意,另一个学生结婚生子了。老教师们聊起以前的学生来滔滔不绝,做到了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
从普通小学的一个小教室,到独立的校园;从原来的两个教师,到现在庞大的师资队伍;从有限的障碍类型学生,到零拒绝的入学条件。特殊教育在发展,学校在发展,但湖墅精神永远没有变。生活自主第一位的理念,逐步发展出了以“生活适应”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老教师们虽然已退休,但仍心系特教工作,心系特教工作者,关心着新教师的工作与生活。老教师们向新老师赠送了《特殊学校教师教育技能》一书,帮助新教师适应身份转变,尽快认同“特殊教育教师”角色,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及价值追求。
“必须要有爱心,没有爱心,一切都是空谈。”“用心学,用心教。”“不怕脏、累。”“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尽可能发掘孩子的特长。”……
老教师们赠予新教师的谆谆教诲,将由新教师在湖墅工作中实践、体验。
戴晓倩 撰稿
董玮倩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