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教师对孤独症学生的认识,了解最前沿孤独症教学科研理论成果,湖墅学校邀请浙江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曹漱芹老师,开展最新一期的孤独症关键能力指标体系研修培训。
这次培训,曹老师主要讲解了社会融入这一板块,孤独症学生人际交往的教育目标与干预手段。曹老师首先从之前的培训内容入手,讲述了目前孤独症教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以及研究方向,让老师们了解教学科研的切入点,更好学习后面的学习内容。
孤独症学生的社交问题具体是怎么表现的呢?曹老师巧妙引用一个“糖果实验”的案例,表述了孤独症学生缺乏观点采摘和心理理论能力的具体表现,曹老师生动的描述仿佛将学生带到了老师们面前,引发老师们思考该如何对学生的社会沟通进行干预,以及要干预什么内容呢?曹老师引出老师们的疑惑后,进入进一步的培训。
曹老师将“社交沟通”这一广泛的概念,具体划分为人际交往、群处、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几大板块,不同板块下又将教育目标细分,根据solo分类评价理论,将每一条教育目标进一步细分为四个等级,为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制定个别化目标打好理论基础。光有目标还不够,为了让教育实践能够落实,在不同的目标领域,曹老师还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还把如何将教学策略与实际课堂教学相结合,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新的教育模型。曹老师展示的丰富教研科研成果,引发在场老师们的阵阵赞叹。
最后,曹老师提出,尽管曹老师的课题组提出了孤独症关键能力指标体系,但不意味着要取代国家课程标准,而是要相互配合,一切目的都是为孤独症学生设计更具适配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培训结束后,老师们还纷纷就自己的疑问,和曹老师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本次培训活动在热烈的讨论声中落下帷幕。
教育科研成果带给一线教学最新的理论武器,相信在科研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下,一定能为特殊教育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成效。相信湖墅学校的教师们在经过一系列培训后,理论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带来更多的精彩。
撰稿、摄影:沈晨波
审核:董玮倩